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也談歷史:真實的大地主劉文彩

http://www.CRNTT.com   2013-01-27 11:06:09  


 
塑造出來的黃世仁

  黃世仁是《白毛女》中的惡霸地主,他一心想霸占佃戶楊白勞的女兒喜兒。除夕之夜,黃世仁強迫楊白勞賣女頂債,楊白勞被迫喝鹵水自殺。此後,喜兒被搶進黃家,遭黃世仁奸污。喜兒與同村青年農民大春相愛,大春救喜兒未成,投奔八路軍。喜兒逃入深山,過著非人的生活,頭髮全白。兩年後大春隨部隊回鄉,找到喜兒,伸冤報仇。兩人結婚,過著翻身幸福的生活。

  作為在《白毛女》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中國人,儘管誰都沒有見識過“黃世仁”和“喜兒”,但多年來大家幾乎從來都沒有懷疑過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在我們的印象中,像《白毛女》這樣的悲劇在“萬惡的舊社會”一定多如牛毛。直到看到《世界周刊》和《中華讀書報》等媒體上的有關揭秘文章,我才知道多年來我們深信不疑的《白毛女》,原來完全是創作出來的。

  據《中華讀書報》發表的“白毛女的故事”一文介紹,《白毛女》的題材來源於晉察冀民間一個關於“白毛仙姑”的傳說。大意是講在一個山洞里,住著一個渾身長滿白毛的仙姑。仙姑法力無邊,能懲惡揚善,扶正祛邪,主宰人間的一切禍福。抗戰時,有些“根據地”的“鬥爭大會”常常開不起來,其原因就是村民們晚上都去給“仙姑”進貢,使得鬥爭會場冷冷清清。西北戰地服務團的作家邵子南首先注意到了這個題材,為配合“鬥爭”需要,把村民們從奶奶廟里拉回來,他編了一個戲曲劇本,主題是“破除迷信,發動群眾”,此為《白毛女》的雛形。

  不久,延安“魯迅 藝術學院”院長周揚看到了這個劇本,決定由“魯藝”創作並演出一部大型舞台劇,就以“白毛仙姑”為題材。創作班子很快搭了起來,由“魯藝”戲劇系主任張庚總負責,編劇仍為邵子南。邵子南在他原先的戲曲劇本的基礎上,很快就寫出了劇本的演出本,主題當然已經不是民間傳說中的行俠仗義,而是反映階級剝削給勞動人民造成的沉重災難。但試排幾場之後,周揚很不滿意。

  張庚根據周揚的意見,果斷地調整了創作班子。編劇換成了從“魯藝”文學系調來的賀敬之、丁毅。接受《白毛女》的創作任務後,賀敬之很快就以詩人的情懷和戲劇家的表述力,完成了新的劇本。

  1945年4月28日,《白毛女》在延安中央黨校禮堂舉行了首場演出。演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就這樣,帶著對地主階級的滿腔仇恨,一股《白毛女》旋風迅速席捲了延安,席捲了陝北,席捲了解放區,最終席捲了全國。到了“文革”時,幾乎每年除夕,當人們排著長隊去領取嚴格按人頭配給的一點年貨時,都會從無處不在的喇叭里聽到《白毛女》的旋律——那是在提醒人們不要忘了“萬惡的舊社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