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緩衝國”是中立弱國而非黷武國家

http://www.CRNTT.com   2013-02-18 08:59:54  


 
緩衝國實力必須只能自保  
   
  原為羅馬與波斯間緩衝的阿拉伯部落窮兵黷武,因而戰火不斷

  要維持緩衝國的自身地位,除了嚴守中立,對其實力的把握更加微妙和困難。緩衝國最理想的實力狀態,是有如現代瑞士的“弱到不足以破壞均勢、強到足以自保”。如果緩衝國謀求大規模提升實力以求自我保護,則本身就已經是強權敵對中的又一積極參與者,一樣會破壞地區均勢,使地緣形勢更惡劣。例如“緩衝國”的前身來源之一,就有自羅馬帝國到拜占庭帝國,為了防禦自身的帝國東部邊界,把不友善的波斯帝國與自己領土隔絕開,所默許存在和護持的加沙尼德部落等阿拉伯部落的前身。但阿拉伯半島的各部落為了擺脫居於兩大帝國間的處境,公元七世紀初在伊斯蘭教前四大哈裡發旗下組成宗教國家,一意窮兵黷武擴張實力。自此不僅不起緩衝強權衝突的作用,反而將整個阿拉伯半島拉入了連綿至今的不斷戰爭中。 

  波蘭過弱,被蘇德惡鄰瓜分

  如果緩衝國過於弱小,完全無法靠自己力量來抵擋鄰近強國的侵犯,那既難免於惡鄰的垂涎,也難免於沒安全感的強鄰先發制人以求心安。例如二戰前的波蘭。按著名軍事戰略思想家李德哈特1970年的著述,蘇聯在二戰前的戰略規劃,主要是對應著德國而定。申言之,蘇聯確實是以德國可能的擴張作為前提,以增加防禦縱深作為應對主軸。1939年蘇聯之所以願意與德國瓜分波蘭,使蘇聯與德國間的緩衝國消失,除了直接的侵略動機,也因為蘇聯認為波蘭已無力作為阻擋德國直接攻擊的屏障。換言之,如果蘇聯能透過瓜分的方式來征服波蘭,不但擴張領土,還可以由己方更可靠的兵力來防守本土與德國間的防禦縱深。除了瓜分波蘭外,蘇聯嗣後對波羅的海三小國的征服,以及芬蘭戰爭,也是基於同樣的戰略規劃。
  
緩衝國必須被均勢強權承認尊重  
   
  緩衝國不能為任一強權控制,否則不起緩衝反促進戰爭

  緩衝國必須中立且弱小,因而必須依靠敵對強權間互相制衡來保持獨立、共同保證來維持中立。一旦緩衝國被一毗鄰強國所控制,則控制者在與另一對手強國的競爭中就會享有極大的優勢,例如便捷的戰略通道可以迅速地給予對手致命一擊。所以強權永遠有控制、占領緩衝國,打破勢力均勢,取得戰略先手的誘惑。這樣一來反而更激化對手強國極大的不安全感與恐懼心裡,擔心緩衝國會被輕易地占領所以也傾向先發制人,最後,兩個相鄰的敵對強國就雙雙落入爭奪緩衝國控制權的循環競賽以至於戰爭當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