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趙靈敏:中國的國際形象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3-03-10 09:18:03  


 
內政是關鍵

  應該看到,近年來嚴重影響中國國際形象的事件,從王立軍事件到薄熙來事件,從三聚氰胺牛奶事件到動車事故,還有層出不窮的中國遊客在當地不受歡迎的事件,歸根到底都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和“反華勢力”沒有半點關係。

  王立軍和薄熙來事件的發生,顯然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更與現行的政治體制密不可分;在三聚氰胺牛奶和動車事故中,官方遮遮掩掩的處理方式,才是最為外界詬病的地方;有關部門之所以對封殺謝長廷微博這類事件毫無敏感度,是因為它在國內一貫如此,想封殺誰就封殺誰,習慣成自然;在國際航班上偷東西和打人,左右離不開特權的蠻橫與積非成是、久而不聞其臭的國內大環境。

  國際媒體固然對此進行了“熱議”和批評,其中不乏借題發揮和上綱上線的言論,但中國國內的民眾因為有切膚之痛,對相關事件的處理恐怕更不滿意,怨氣更大;對那些“丟人丟到國外去了”的不文明行為的嘲諷和抨擊,也更為辛辣和刻薄。如果中國的老百姓對三聚氰胺奶粉、隨地吐痰這類的事情毫無怨言的話,那西方媒體的報道才真算是“扭曲”了中國的形象。

  所以,提升中國國際形象的根本,是把中國自己的事情做好,好的國際形象的根本是好的國內形象。如果中國不能杜絕類似三聚氰胺牛奶這類讓人匪夷所思的重大事故,不能做到危機時刻的公開透明,不能把權力關進籠子、讓人民擁有免於恐懼的自由的話,開多少間孔子學院,進行多少次公共外交,都無助於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

  當然,中國要有好的國際形象,不僅僅是政府的事情,社會、企業和個人也都要努力。政府的公關無法代替公民個人和企業的行為。現在,很多外國人認為,凡是舉止得體、整潔有禮貌的東亞人都是日本人或韓國人,與之相反則為中國人。這種對中國人日益固化的負面認知,是中國國際形象的大危機。一個人對外部世界的認識難免以偏概全,一個西方人不可能在認識13億人後才對中國人下判斷,而必定是通過接觸過的有限的人和事來下總體判斷。所以,每個人的對外交往都是在塑造國家的形象,吐痰、喧嘩、不講誠信,一個旅行團的不良印象,可能需要10個旅行團的好印象來糾正。而如果在國內沒有養成遵紀守法、文明優雅的好習慣的話,又怎麼能奢望個人和企業出了國就一下子文明起來?因此,中國的學前和小學教育,最應該教的不是如何愛黨愛國,而是如何做一個文明有教養的公民。

  作者是中國資深媒體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