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晚會泛濫是為面子工程的文化陋習

http://www.CRNTT.com   2013-03-12 10:34:15  


 
新聞鏈接:濮存昕批我國晚會太多浪費 網友:面子工程成就一批晚會專業戶

  2013-03-07 09:22 華聲在線 

  “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晚會,太多太多的文藝用晚會的形式,什麼事情都能辦個晚會;一個晚會用多少材料,搭個台、噴塑、燈光,且不說幾百幾千萬的費用,產生的垃圾都不知道往哪兒堆。”全國政協委員濮存昕批評中國辦晚會太鋪張浪費,稱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有這麼多晚會。濮存昕的“晚會大國論”,你怎麼看?

  [新聞追問]

  晚會泛濫三個問題必須追問

  文/王傳濤

  晚會是一種娛樂方式。當下而言,休閑社會遠未建成,到了公共假期,休閑的景區往往變成“災區”。公眾的休閑方式很多都寄托在電視機和去現場看晚會等形式上。對許多百姓而言,晚會再多也不嫌多。就拿前段時間各級電視台所辦的“跨年晚會”、“小年晚會”、“春節晚會”和“元宵晚會”的數量來看,近乎整個臘月和正月,滿眼都是晚會。晚會的花銷,不是小數目。

  濮存昕的提醒,非常具有現實意義。晚會的泛濫,至少有以下三個問題需要追問。

  一是,辦晚會,是不是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晚會的泛濫,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娛樂了大眾,但如果到了成災的程度,可能會成為不折不扣的“視聽污染”。再者,晚會多了,質量難以保證。而晚會所需要的硬件軟件都需要準備,折騰來折騰去,晚會也就成了虛張聲勢的宣傳陣地。即便是企業贊助的晚會,也不能因為“不花白不花”而無視“消費過度”和“產能過剩”的情況。

  二者,還要追問辦晚會的花銷來源。在許多地方,尤其是一些基層政府那裡,由當地宣傳文化部門牽頭辦晚會,已經成為慣例。拉到贊助還好說,拉不到贊助,就可能變成了公款辦晚會。實際上,納稅人未必同意把自己的血汗錢變成一台歌舞升平的晚會。晚會自然難以逃脫勞民傷財的詬病。

  三是,晚會背後有多少“權力追星”?對於一些善於辦、喜歡辦晚會的地方而言,辦晚會可能還有另外一種理由——領導的追星行為。2010年,某地邀請央視某女主持人主持文藝晚會,在晚會上,當地領導當場“熊抱”女主持人,誇贊其“俊,白,美”,還追問對方“我是不是男人”。這樣的舉動不僅雷倒了央視主持人,而且把當地百姓和網友雷了個外焦裡嫩。

  [新聞觀察]

  減量增質晚會更要去政績化

  文/楊燕明

  當我們意識到晚會太多,想辦法進行“減量”,並不是什麼難事,畢竟,只要政府部門的相關文件足夠管用,那減少晚會是很容易辦到的。但是,減少“晚會”易,去面子化、政績化難。不可否認,晚會背後都透露出愛面子、愛排場的意識,晚會是很容易減少的,但這背後的意識,卻很難根除。而且,只要這種意識不根除,那晚會少了,其他的面子工程就會多起來,這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

  很多晚會之所以飽受質疑,就在於腐敗浪費無處不在,更在於晚會大多成了舉辦者邀功的契機。對於工作中遭遇的問題、難題、漏洞,在晚會上是很難尋跡的;但只要有絲毫的政績、成就,大多就會在晚會上誇大其詞。這樣的晚會,即便不算多,只是偶爾有之,公眾也會感覺很“多餘”。

  從這個角度來說,晚會“增質”,也是必不可少的工程,那就要求我們的晚會,應多接地氣兒、多關注問題、多提缺點,而不是成為吹噓大會、表彰大會。不然,再多的晚會,也不過是又多了一次表彰會而已,不僅勞民傷財,更讓公眾排斥,長遠來看,必然是得不償失的。“減量”、“增質”、去政績化,不僅是對當下晚會的要求,更是對當前各種會議的要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