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解析緬北克欽戰火根源

http://www.CRNTT.com   2013-03-20 10:27:45  


 
  以昂山將軍為首的緬族獨立軍在經過引日軍入緬甸,後又與英軍合作趕走日軍的複雜過程後,於1947年赴英國倫敦要求給予緬甸獨立。當時英國認為,緬族不能代表整個緬甸地區,要求除非獲得各民族勢力的同意,方能給予獨立。此前,克欽族群也曾3次單獨向英方要求獨立,但均不被允許。

  在這樣的情況下,昂山回到緬甸後,積極聯繫各少數民族代表,最後與密支那和八莫(當時尚無克欽邦)的克欽族代表、各禪族土司與欽族代表召開了彬龍會議。會上,昂山表示,各民族如不團結一致將不可能獲得獨立;承諾建立聯邦國後,少數民族如受到不公平待遇,可脫離聯邦。獲得各民族代表的同意後,作為會議的成果,《彬龍協議》規定,各少數民族在其民族地區擁有“百分百”自治權,並且同意將密支那和八莫地區合併組建為克欽邦。

  由於彬龍會議的成功,緬甸於1948年1月4日獲得獨立,禪族人賽瑞泰成為緬甸獨立後的首任總統。同年1月10日,克欽邦成立。獨立初期,克欽族與緬甸中央政府關係良好,當緬甸第二大民族克倫族由於拒絕承認緬族政權,在仰光與中央政府發生戰爭並攻占了因盛區時,克欽軍南下與緬軍合作擊退了克倫軍。但由於實際掌權的緬族總理吳努以及後來政變上台的奈溫將軍都奉行“大緬族主義”,各民族地區並未獲得應有的自治權,各地於是開始出現反政府民族武裝力量。

  1960年2月克欽獨立軍在“撣邦”成立,並從1965年開始勢力壯大,占據了大部分克欽邦地區。雖然奈溫政府對民地武採取“消滅”政策,但並未成功。直到丹瑞大將上台後,改變策略,與民地武對話,先後與17支民地武實現和解。克欽獨立軍與政府也於1994年達成停火協議,緬甸政府將該組織控制的地區設為特區,承認其管轄權。2004年至2007年,克欽獨立組織派代表參加了緬甸政府主持的制憲大會,並對2008年憲法以及2010年首次大選都採取了默認態度。

  戰爭的導火線

  2009年,緬甸前軍政府為準備次年的全國大選,要求各民地武改編為中央政府領導的邊防軍。勢力較小的民地武都接受了改編,但勢力雄厚的民地武一律拒絕了政府的要求。2009年底,果敢同盟軍被政府軍擊潰後被改編為邊防軍。包括佤邦聯合軍與克欽獨立軍等民地武與政府關係陡然緊張。不過,即便過了政府所定“最後期限”,各方都一直克制,不願引發戰爭。

  2010年,緬甸宣布11月舉行全國大選。這一舉措使克欽獨立組織內部出現意見分歧。該組織副主席都甲宣布脫離克欽獨立組織,另組克欽邦進步黨以參加大選。該黨在短時間內就在克欽邦18個城鎮建立分部,並獲得4000名黨員。但聯邦選舉委員會卻以“與民族武裝關係密切”為由,拒絕該黨注册,都甲也未獲許可參加選舉。緬甸政府的行為加重了克欽獨立軍對其的猜忌。

  一名克欽獨立軍要員向筆者透露,2011年6月,緬甸軍方陪同某國代表視察由該國在克欽獨立軍勢力範圍建立的太平江水電站。然而克欽獨立軍對視察人數及時間都做了許多限制,引起緬甸軍方強烈不滿,隨後即向克欽宣戰,一場曠日持久的內戰於是爆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