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海外併購快速發展是必然趨勢

http://www.CRNTT.com   2013-05-01 09:54:02  


 
  2 .製造業:海外投資最具潛力的領域

  如果說推動能源領域海外投資的主要動因之一是為了維護國家能源安全,那麼,作為“世界生產車間”的製造業大國,製造企業“走出去”的動因就較為複雜了。我們欣喜地看到,大量的國內製造領域企業到國際市場併購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包括技術、品牌、服務及市場在內的全面升級的產業鏈的高端,最終實現企業價值鏈的延伸。海爾、聯想、三一重工、萬向、中聯重科等無疑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其他大量的中國製造企業則緊隨其後。

  2012年初,三一重工宣布以3.24億歐元(約4.2億美元)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Putzm eister)全部股權。相似的案例還包括這一年山東重工集團成功收購德國凱傲(K IO N )集團股份以及萬向集團在美國的投資,等等。一般說來,製造業的收購交易規模,是無法與能源領域動輒上百億美元相比的,但三一重工的這項併購足以反映出中國企業對德國優秀製造業的特別青睞,他們希望通過此項併購,達到獲得德國技術與品牌乃至企業管理與營銷網絡等多重目的。

  三一重工、山東重工、萬向都是國內大型企業。其實,根據筆者調研,在世界經濟低迷、歐債危機陰霾的影響下,很多歐洲製造企業面臨困境,資產價值大幅縮水,於是,有越來越多的國內製造業中小企業利用這一機遇前往那里尋找投資機會。

  3.金融業:伺機而動的領域

  金融業從事海外投資的原因無非就是兩個方面:一方面,非金融企業進行海外投資需要獲得銀行業的金融支持與配合;另一方面,由於金融企業的實力增強,也迫切需要實施國際化經營,從而加大了自身在海外投資的需求。作為國際涉水程度尚不太深的中國金融企業,通過尋找合適的海外夥伴來搭建覆蓋全球的經營網絡,往往是它們國際化戰略的首選方針。中信證券採用的就是這樣一種戰略,作為中國企業收購外國經紀公司的第一單,其以12.5億美元收購里昂證券的過程充分地反映了這一點。

  相比於能源和製造業,中國金融業的海外投資歷史無疑要更短一些,更是處於初級階段。按照湯姆森公司的統計,在2002-2011年的十年期間,中資銀行總計完成了38項海外併購,金額達到201.6億美元。併購數量和金額在2006 -2007年期間達到頂峰狀態。由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加上歐債危機的影響,中國金融業“走出去”的步伐表現出明顯的謹慎。但是,可以相信,伴隨著國內金融改革的深化,本土金融企業對外投資正在蓄勢爆發,並將在推動中國企業在全球併購活動中發揮越來越突出的作用和影響。

  4 .民營企業:突破投資政治障礙的主力軍

  2012年中國海外併購還有一大關注熱點,即美國對華為投資的阻撓。按照某些美國政客的說辭,具有政府背景的華為和中興通訊,它們的投資將會危及美國的國家安全。其實,這種刁難與無理阻撓背後的實質,是美國對外國投資者奉行雙重標準的政策。儘管如此,我們必須承認,很多國家對他國國營企業的投資,往往都會抱有某種懷疑態度,相對而言,它們更歡迎私人企業的投資。據統計,在2005-2012年間,如果國企能夠更好地應對海外投資遇到的阻力,可能會使中國增加2000億美元的對外直接投資金額。

  應當說,中國也在積極應對這一局面,鼓勵民營企業海外投資的政策越來越明確,相關的措施制定得越來越細致。

  2012年是民營企業海外併購極為活躍的一年。除了前面提到的三一重工和萬向集團外,大連萬達集團也以蛇吞象的氣勢,出資26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第二大院線集團A MC娛樂控股公司100%的股權。這是中國迄今最大的海外文化領域併購交易,它也標誌著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正在從以能源、金融、製造業等傳統領域為主向涵蓋文化等更加廣泛的領域發展,而這種轉變正是由萬達集團這樣的巨型民營企業帶動的,它凸顯了民營企業家們的膽識與氣魄。

  目前,對比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海外投資面臨的風險,很難說哪個多哪個少。民營企業特別是那些整體實力比較小的民營企業,它們的抗風險能力比較低。但僅就國外“政審”這道阻力而言,國有企業顯然面臨更大的障礙。為了讓更多的民營企業做大做強,成功拓展海外市場,我們應當做的是,在鼓勵民營企業“走出去”的同時,要盡可能地幫助它們降低投資風險,包括將國有企業具有的外交和信息資源優勢同樣賦予在民營企業身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