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公民訴訟:美國人的環境維權利器

http://www.CRNTT.com   2013-05-16 11:14:17  


 
  2、治污不力

  環境保護署把涉嫌長期違反或嚴重違反《清潔空氣法》但尚未受到地方環保機構或聯邦環保署治理的排污企業列入“觀察名單”。這份名單曾是“內部材料”,理由是名單中企業不一定真的違法,一旦公開,公眾可能視為“A級通緝令”,認定那些企業違法。迫於輿論壓力,這份名單2011年公開。

  與“觀察名單”長期遮遮掩掩不同,《清潔空氣法》落實不力的情況從不是秘密。環境保護署督察長在2009年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說,“在許多案例中,環保署和州(環保部門)沒有及時處理違法行為”,導致“那些設施繼續排污,對環境和公共健康產生嚴重影響”。

  《清潔空氣法》把執法任務交給州環保部門,然而州環保部門因為經費不足,監管力度不夠。法案允許聯邦政府為州環保部門執法開銷提供最高60%的補貼,但實際給的補貼少得多,2011年為25%。

  全國潔淨空氣控制機構協會執行幹事比爾.貝克爾說,聯邦政府每年應向州環保部門提供近7億美元補貼,實際提供大約2億美元,導致執法力度大打折扣。密歇根州是個典型例子,它的環保署治理空氣污染部門6年內流失五分之一的工作人員。部門主任文斯.黑爾維希說,“有些事不能像我們希望的那樣快速完成”,例如年度檢查等。

  有些地方官把發展經濟放在治理污染之上。今年1月卸任的印第安納州前州長米奇.丹尼爾斯戲稱英文簡寫為EPA的環保署是“妨礙就業署”(英文簡寫也是EPA)。

  丹尼爾斯看重企業對發展經濟的作用,對治理污染不以為然。他任命曾在一家鋼鐵廠任管理人員的托馬斯.伊斯特利擔任州環境管理局局長。伊斯特利上任後取消對地方治理空氣污染機構的資金支持,改革落實治污法律措施,使得一些污染行為更難被追究。

  3、“自衛反擊”

  面對政府無力或不願治污,一些居民開始自己對付污染企業。他們收集空氣樣本,請律師起訴排污企業。

  紐約州托納旺達的居民受夠了一家工廠排放的難聞氣體。他們用專業儀器收集分析氣體樣本,結果顯示,這家工廠苯排放量比工廠向環保署報告的數字高30倍。

  基尼.湯普森在這家工廠附近生活30年,患多種疾病,包括眼疾、癌症、肺病,胃被切除半個。他說,有毒空氣“燒灼眼睛、喉嚨”。

  在俄克拉荷馬州龐卡市,大陸石墨公司工廠排放的黑色微塵侵入城市每個角落以及人體。居民卡倫.豪說,家里養的寵物狗從外面回來往主人身上蹭,立刻把衣服和皮膚染黑。

  居民們與這家工廠打了一連串官司,最終獲得補償,促使監管者重新制定監管辦法。

  53歲的瑪麗.科羅娜從出生起就住在亞利桑那州海登市,5歲起軀幹出現腫塊,外表像煙頭灼燙留下的疤痕,後來又陸續患上其他一些奇怪病症,如時不時抽痛、惡心、頭昏、喪失記憶。一些鄰居患癌症。

  包括科羅娜在內的幾百名海登市居民認定,美國熔煉公司在海登市從事的熔煉銅作業是不少人患病的罪魁禍首。他們把這家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公司提供足夠資金用來轉移居民至安全地方。

  2000年成立的公益機構“路易斯安那污染標本采集隊”教人們如何采集空氣樣板、拍攝錄像和采集其他空氣污染的證據。采集隊項目經理安娜.赫利拜克批評監管者對人們的投訴大多反應遲緩。

  路易斯安那州什里夫波特的居民們建立維權機構“空氣中和居民”,向名為“卡柳梅特特製品”的企業施壓,迫使這家企業最終同意為它設在路易斯安那州三家工廠排放的有毒氣體支付100萬美元罰金,另外斥資1500萬美元用於實施長期治污項目。

  “空氣中和居民”領導人韋爾瑪.懷特說,“一直以為路易斯安那環境質量局和(聯邦)環保署代表公眾利益”,其實不然,“如果真是那樣,就不用成立‘空氣中和居民’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