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為何中國人比美國德國人更反感“拼爹”?

http://www.CRNTT.com   2013-07-25 10:58:56  


“拼爹”確是“人之常情”,稱之為全球現象不無道理
  中評社北京7月25日訊/不久前,國內某知名報紙發文稱“德國也拼爹,美國白手起家者鳳毛麟角”,引得網友紛紛吐槽。23日,該報又刊文,認為“與其羨慕別人拼爹,不如趁早好好奮鬥”。

  雖然兩篇文章所提到觀點不無道理,“拼爹”也確屬“人之常情”,並非中國獨有。但問題是,這種“人之常情”為何在中國遭到了如此巨大的反感呢?

  ■ “拼爹”確是“人之常情”,稱之為全球現象不無道理

  父母都希望“孩子過上比自己更好的生活”,奮鬥很大程度就是為了家庭和孩子

  基於生物學原因,血緣無疑是人類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之一。皇帝想讓自己的兒子成為好皇帝,將軍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好將軍。在人類社會中,這確是人之常情。進一步說,“爹”其實也是一種社會資源,而擁有這種資源並不可恥。人與人之間就很難在一條起跑線上競爭。一個優秀的“爹”能給孩子更多,這無可厚非,“期望每個社會個體之間實現絕對公平,完全沒有拼爹”,只能是烏托邦式的幻想。所以可以說,只要有人,就會有“蔭蔽”,就會有“拼爹”。

  而放眼世界,各國也確實都存在“拼爹”、“拼家底”和“拼關係”的現象。在美國,拼爹甚至就是“美國夢”的一種延伸。“美國夢”鼓勵人奮鬥,而父母奮鬥的目標之一就是為了家庭和孩子,希望辛勤工作可以讓孩子過上“比父輩更好的生活”。在日本和中國台灣,所謂的“世襲政治家”甚至成為了社會現象。德國經濟研究所研究也發現導致德國民眾的收入不平等,有40%的原因是家庭背景差異。

  不過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和壓力的陡增,“拼爹”給民眾帶來的痛感卻變得更強

  2012年10月的《彭博商業周刊》曾援引皮尤基金會的數據,發現在美國,出生在最貧窮20%家庭的孩子中,有40%的人終其一生也無法脫離父母所屬的收入階層,而出生在最富裕20%家庭的孩子,保持其所在階層的比例是40%——這一比例是人們普遍預期的兩倍。家庭背景優越的人往往成年後收入也更高,而皮尤認為這種“拼爹”將導致社會收入結構的僵化。

  這種僵化並不是特例,在中國、日本和德國等等國家都存在。而現在,新的社會經濟形勢又加劇了這種僵化帶來的痛感。隨著科學技術對生活影響不斷深入,一個人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從事更有創造力的工作才能在空前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成功。而在本就如此慘烈的競爭中,“拼爹”因素帶來的收入僵化,無疑會進一步加劇民眾對未來的憂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