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緬懷父親潘光旦、母親趙瑞雲

http://www.CRNTT.com   2013-09-07 11:13:01  


潘光旦先生
潘光旦夫人趙瑞雲青年時代(潘乃穆保存)
1940年夏,潘光旦全家(右為趙瑞雲)在昆明西郊大河埂。(潘乃和保存)
  中評社北京9月7日訊/潘光旦(1899年8月13日—1967年6月10日),江蘇寶山人(今屬上海市),中國傑出學人、著名社會學家,優生學家,民族學家和教育學家。著作有《優生學》、《人文生物學論叢》、《中國之家庭問題》等,另有譯著《性心理學》(《性心理學》原著作者英國性心理學大師靄理士是與弗洛伊德齊名的性心理學泰鬥)等, 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葉企孫、陳寅恪、梅貽琦)。
 
  以下是潘光旦之女潘乃穆回憶父親潘光旦、母親趙瑞雲的文章:

  我們的父親潘光旦與母親趙瑞雲都是江蘇人,從小我們按家鄉的習慣和方音稱呼母親為“姆媽”。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母親。年少的時候,往往把所受到的母親的關愛,所見到的母親的才能、母親的品格,都當作了自己與生俱來理當享有的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於是只見其普通、平凡的一面,而不見其深邃和廣涵。好似喚一聲“姆媽”就包含了一切。這是一個十分可愛的昵稱,無論你怎麼發音,前長後短,前短後長,拉長“姆”字,或拉長“媽”字,或是著急發狠的一聲短促的“姆媽”,都能即時反映出當時當場的母子親情,傳達出心里想說的話的全盤信息。到了自己的老年,細想往事種種,包括我們所經歷過的,和我們未曾經歷過而只能聽別人說起的,似乎對母親再有一次新的認識。

  “五四”時代的知識婦女

  母親1898年2月8日生於江蘇省嘉定縣(現屬上海市)。她的曾祖遭太平天國之亂,夫婦二人帶三子一女從原籍江西南豐輾轉流離,經過杭州,到達嘉定。途中走失一子;嫁出一女後失去聯繫;一子去寧波做師爺病故該地。因此落戶嘉定時只餘一子,其時以賣中藥為生,先擺攤,後開小鋪。此一子就是母親的祖父,娶周氏。生一子,即我們的外祖父,娶王氏。外祖父早逝。家庭生活靠外婆王氏做針黹女紅維持。她認為趙家雖窮,仍是書香門第,忠厚傳家,讓子女都去上學。母親幼時曾被纏足,但早被解放。外婆去世也較早,靠長兄趙連城(世璧)在外做事補貼家用,母親和弟弟趙世昌在家相依為命,因此姐弟感情深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