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再論“克強經濟學”:從穩增長到促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3-09-16 08:49:50  


 
  7月19日晚,央行宣布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但李克強強調“我們將繼續推進利率的市場化。取消貸款利率的下限,這只是利率市場化進程當中的一步,還會繼續往前走”。

  8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中國至今已經進行了三輪資產證券化的試點,但進展緩慢,總共規模不足千億元。

  重啟信貸資產證券化,顯然不太可能僅限於盤活資金支持小微企業。在地方政府債務存在隱憂、房地產風險積聚情況下,信貸資產證券化開閘可能另有一番意味。

  9月9日,央行行長周小川發表《資本市場的多層次特性》一文,傳遞了推進資本市場的多元化的意圖。李克強在達沃斯表示:“我們還將推進資本市場的多元化發展。因為中國整體來講間接融資比重較高,融資的渠道還不夠豐富。”

  最引人注意的是,9月10日,李克強表示:“我們還要繼續推進金融領域的對內對外開放,繼續推進人民幣資本項下的可兌換。”

  而上周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鬆成撰文稱:從宏觀經濟穩定性、銀行體系穩健性以及人民幣匯率逐漸趨於均衡等方面評判,中國正處於擴大資本賬戶開放的有利時機。

  從“穩增長”到“促改革”

  文章指出,政策本是相機抉擇的,我們看到李克強就職183天來,政策舉措靈活切換。

  3月20日,新一屆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李克強提出,“穩增長、防通脹、控風險,促轉型”。3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分行業化解產能過剩”。

  市場開始恐慌,待到緩過神來,便開始推漲創業板,直到上周,創業板不時創出新高。

  但在3月經濟數據低預期情況下,政策面出現了微妙的逆轉。4月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傳遞出了“穩增長”的聲音。

  市場對此的反應,是猶猶豫豫,試探總理的增長容忍度。直到6月8日李克強在環渤海省份經濟工作座談會時提出“通過激活貨幣信貸存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進入7月李克強密集調研,在廣西主持召開部分省區經濟形勢座談會時,提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對比3月20日提出的“穩增長、防通脹、控風險、促轉型”有顯著變化。

  在 7月16日的經濟形勢座談會,李克強明確了宏觀調控的“上限”與“下限”。“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範通貨膨脹,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更重要的是,李克強將此“上限”與“下限”進一步量化。即下限“穩增長”是GDP增速7.5%,底線是7%;上限“防通脹”是CPI漲幅3.5%。

  而7月下旬起,我們看到金融領域多項改革開始推進。這既是在經濟增長勢頭出現時,試圖進一步用改革超越危機,用空間換時間;也是從實體經濟領域轉向金融領域;如果說實體經濟是基礎,金融是上層,同時也是潤滑劑,那麼,二者相互促進則是總理希望看到的。

  最後,我們溫習下“克強經濟學”內涵——“穩增長可以為調結構創造有效空間和條件,調結構能夠為經濟發展增添後勁,兩者相輔相成;而通過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則可為穩增長和調結構注入新的動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