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蘇立文:商業化元素對中國藝術破壞過大

http://www.CRNTT.com   2013-10-10 12:48:19  


 
中國缺乏對於西方藝術品的收藏

  蘇立文:我們這些不懂行的人被中國人稱作外國佬,我們對中國的藝術,中國的文化和中國博物館的收藏,非常非常的感興趣。在歐洲和日本的博物館里面,它們有大量的對中國藝術的收藏品,收藏得非常詳盡,數量也比較多,但是在中國的博物館里面,有沒有對西方的藝術的收藏呢?我好像沒有看到,在中國好像沒有對非中國藝術收藏品的收藏。

  當中國的收藏家和博物館的負責人,到國外去去購買藝術品的時候,他們感興趣的幾乎全部是中國藝術品的藏品,基本上沒有收藏過任何西方的經典美術精品。反過來,西方的學者、藝術批評家、藝術收藏家和學生,他們來到中國,對中國藝術進行很多的很深入的研究,這些研究都是從西方人的觀點、從西方文化的觀點來看待和研究中國藝術的。反過來,有多少中國的學者和中國藝術史的學生來對西方的藝術進行研究,而從中國藝術史評判的標準來對西方藝術進行研究呢?我們中國藝術家和批評家們怎麼樣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待我們西方的藝術作品,這樣會對我們西方的學者有很大的幫助,這使我們能知道一下西方人怎麼看待中國的藝術作品。

  現在我看到中國和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藝術交流和相互的評價批評正在進一步不斷的提高和加深,不過同時在這方面也有進一步需要做的很多空白的領域,有很多的工作。

  李磊:剛才蘇立文教授比較簡潔地介紹了他對中國藝術以及他的人生歷程跟中國的關係,我聽了以後非常之不過癮,因為我們覺得要請教蘇教授的問題太多,因為我們談話設置的關係,我要做一個簡短的回應,陳老師也會做一個簡短的回應,更多的時間留給大家提問,在提問的環節當中,大家可以激發出一些思想的火花,但是也可以更多的向蘇教授請教。

  我回應蘇教授的前一段發言,有幾個觀點。他說到現代西方國家的博物館有很好的中國藝術的收藏,而我們中國目前還沒有,確實是這樣,這個我覺得是有一個歷史的過程,因為確實是從我們中國明朝以後就開始鎖國,一直以泱泱大國而自居,並不很重視西方的文化的走向,當然他們對藝術更不談了。再往後就是衰落,衰落以後沒有這個機會。實際上我知道目前很多中國的收藏家和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文化愛好者,他們是在收藏西方藝術的,當然還不能形成一個很系統、很龐大的收藏,我相信今天在座的很多,我看差不多二三十歲的朋友,當你們到四五十歲的時候,一定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熱情去收藏很多西方的藝術,這里又引申出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怎麼看東方和西方的藝術?

  三十多年前,當1978年中國開始向西方打開大門的時候,我們所面臨的是一種非常痴狂的吸納,饑不擇食的吸納,那時候我記得我十幾二十歲,所有能夠看到的書籍,能夠接觸到的觀點,都去吸納。經過十幾二十年之後,就開始有意識的選擇,呼應蘇教授的一個觀點,他說你在藝術判斷,在寫評論的時候,不一定要提一句現成的理論,你應該多根據自己的觀察,根據自己真實所見的東西提出你的判斷。他在幾十年觀察中國文化、美術發展過程,包括今天我們特別跟大家提出的20世紀中國藝術和藝術家,可以發現他的一個自學精神,他是真正把自己投入到這個社會和所有真實發生的事件當中去吸取資料,他有田園考古式的精神,歸納起來形成判斷。當然這個判斷不一定完全符合我們每一個人的觀點,他也是一家之言,但是他的這種精神以及他基本的準確性是毫無疑問的,也不能簡單地說他是一個西方人的觀點,我覺得他總體上是一個客觀的觀點。

  另外還有一個想法,再過五十年,我們看東方西方文化的時候怎麼看?我覺得那時候地域的這種差異會越來越小,而更多的是個體的差異,這是我的觀點,所以可能再過一段時間,我們不會過於強調東方和西方,因為東方和西方是由於經濟的原因,由於信息交流的原因,由於空間的原因所造成的這種落差,我們會去強調這個是東方,那個是西方,我們去強調這個差異性。但是隨著我們現在信息這麼發達,交流這麼迅捷,我們這種時空的差異會減小,相反個體的差異會顯得更加的重要,所以我覺得下一個階段,我們可能更多的去觀察一個個體藝術家或者個體文化,他基於個人的經驗所創作和提出的一些藝術作品和感受是不是能夠感動大家,而不會過於注意它是發生在倫敦還是發生在上海。這是我的觀點,謝謝大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