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下一個黃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http://www.CRNTT.com   2013-10-14 08:20:43  


 
  文章稱,改革開放35年來,包括各級政府在內的所有市場參與主體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已經被證明為八段高手,但在如何轉型,如何找到轉型的切入點以及適應經濟轉型的配套制度改革等方面,這些年來的進展與國家和社會的期望卻仍有一定的距離。如何治理早已內外失衡的經濟系統,如何在保持經濟較快增長過程中實現增長動力的切換,如何在提升經濟增長福利效應的同時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有這些,既需要清晰的路線圖及與之匹配的政策執行力,也有賴於所有參與主體從戰略高度上重視經濟戰略轉型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從這個意義上說,1993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關於改革的頂層設計與隨後的制度執行,在歷時20年之後已經到了大規模升級並向深水區邁進的時間窗口。

  文章認為,中國經濟若要求得經濟發展的下一個“黃金十年”,唯有以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為突破口,全面推進金融體系和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完善政府規制,營造公平競爭環境,著力推進技術進步的內生化,提高經濟增長的福利效應,將經濟增長建立在制度變遷和技術進步的基礎上。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注定要在全球經濟格局變遷中占據主角地位的中國,能否在未來十年迎來經濟發展的精彩“第二季”,某種程度上就取決於中國能否在鏡鑒先行工業化國家發展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以十二分的緊迫感倒逼中國經濟轉型,通過深層改革整體設計,提出並落實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期的中國經濟改革整體框架。

  其實,無論是早已出台的“十二五”規劃還是十八大報告,均已給出了清晰的中國經濟轉型路線圖,目前的問題在於,亟待通過構建具有制度約束力的執行框架,讓長期受制於傳統增長模式路徑依賴的各級各地政府全面理解和切實貫徹這張路線圖。

  而從十八屆三中全會可能涉及的相關領域改革來看,無論是金融改革、財稅改革、政府管制改革、要素價格改革,還是土地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以及戶籍制度改革等等,無一不涉及政府管理體制改革。中國經濟戰略轉型涉及的不僅僅是增長模式的轉型,還包括政府自身的建設和改革,例如,要盡快實現經濟運行機制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的轉變,確立政府在公共產品供給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從各國政府改革的歷程來看,對政府行為的規制,往往說易行難。

  文章指出,改革時間窗口不容再失。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取決於市場主體基於既有的約束條件追求成長空間的持續擴大。充分調動各有關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才是保持經濟增長的最為關鍵的環節。因此,未來一段時期,我們非得加快以政府轉型為主線的結構性改革步伐不可。即在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的同時,通過相關制度設計,實現政府轉型,使得市場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確立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使財政政策和財稅體制改革、投資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以及農村改革相結合,使貨幣政策與銀行業改革以及證券市場基礎制度改革相結合,以建立公平的宏觀經濟環境和使經濟主體保持活力的微觀機制。進一步地,政府在釋放權力、加快市場與法治建設的同時,通過適當轉移支付,實現財富積累由政府向民間尤其是廣大百姓的有序轉移,真正做到藏富於民,並輔之以高質量的教育和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最後,切實提高投資質量和資本積累的有效性,將經濟增長的重心轉到更多地依靠技術進步上來,給資本尋找新的投資渠道並創造新的需求。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