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熊光清:中國政治改革的阻力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3-11-11 09:22:37  


 
  第二,傳統政治體制的慣性作用形成的阻礙。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結構的核心是集獨裁制、終身制、世襲制於一體的君主專制統治。從秦漢時期到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制度不斷發展並得到加強,這決定了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在本質上是以維護王權為核心的政治文化。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具有典型的臣民政治文化特征,使中國極度缺少民主意識和民主政治的傳統。一旦一種制度形態轉變為一種文化形態,它往往就變得根深蒂固,難以鏟除。1949年後,中國政治體制仍然逐步形成為一種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這種體制具有深厚的社會根基,改革的難度非常之大。其結果導致政治改革長期處於徘徊局面,集權體制的固有弊端難以有效清除,嚴重阻礙了中國政治發展的進程。

  中國政治改革最突出的特點是它的整體性和深刻性。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使得政治改革難以尋找到有效的突破口,從而增加了改革的複雜性和艱巨性。鄧小平曾經指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須做的事,儘管是有風險的事。”中國的改革本質上是一場革命性的變革,不是簡簡單單的修修補補就可以達到目標的,而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各種體制和制度,以適應時代變革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其中任何一個方面的改革,都與其他制度密切相聯,這就大大增加了改革的阻力和風險。

  第三,既得利益者或者既得利益集團的阻礙。在改革開放之初,改革是在做“加法”,每一社會群體,或者說絕大多數的社會群體,都是改革的受益者。後來,隨著改革的向前推進,有的受益大,有的受益少,甚至有些社會群體為改革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當前,中國貧富懸殊已經非常嚴重,權力集中在少數部門或者少數人手中,這樣,改革就不可能都是做“加法”了,要進行利益調整和權力再分配,必然是有“加法”、有“減法”,改革的難度就大了。一段時間以來,國家利益部門化,部門利益法律化,造就了一批新的既得利益集團,它們成為進一步改革的最大障礙。如果進行政治改革,就不可避免地要損害一些既得利益者或者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因此,有些人就會消極對待改革,甚至自覺或不自覺地通過各種方式來阻礙改革。

  從一定意義上說,政治改革的過程就是對利益關係進行重新調整和重新分配的過程。中國的政治改革是政治制度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過程,必須正確認識和調整好各種複雜的利益關係。要使改革具有源源不斷的動力,贏得廣泛持久的社會支持,就要謹慎處理各種利益關係,解決好各種利益矛盾。中國原有的政治體制根深蒂固,改革涉及到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各個方面的利益,其難度之大、阻力之大可想而知。只有認真協調好各種利益關係,才能順利推進政治改革的進程。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推進利益關係協調,對某些利益受損者做出合理補償,但也要有決心消除不合理的既得利益。

  作者是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教授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