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韓咏紅:從天上落實到人間

http://www.CRNTT.com   2013-11-29 10:35:17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設想,下層幹部的無動於衷,也恰恰反映了行政主導,由上而下改革的局限。

  至今全面深化改革決定可以說仍然在“天上”,在高層的構想裡與紙面上,知識精英為所理解的宏偉圖景振奮,但是中低層幹部與民眾卻是最現實與務實的。《決定》列出的多個目標,還未見執行路線圖,尤其缺少與普通民眾和基層社會利益直接相關的方案,動力機制形成不了,基層“巋然不動”幾乎是必然。

  例如《決定》明確“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市場,這是對農村農民的重大利好,但要走到這一步,基層的“通路”和操作空間在哪裡?官方還未提供答案。

  回想35年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10多億人民的命運由此改變。然而在那年的三中全會以前,安徽省不少生產隊其實已悄悄實行了包產到戶,18名農民還為此簽下“生死狀”,是農民的積極性衝破了原有的意識形態束縛,走出了改革的起點,不少學者就認為,中國改革是由下而上,再上下合力結成的果實。

  農村改革的經驗清楚說明,民眾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自己的利益所在,這與素質、覺悟都沒關係。只要放開限制,讓大家享有公平競爭的平台,中國的農村農民、城市中產階層、民營企業家、小商人、農村小銀行等,他們就會自發將力量整合起來,去衝破現有的、固化的利益格局,釋放出新的生產力。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系於最高層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改革目標與大多數民眾利益的統一,允許基層有多少改變現狀的空間,讓民眾掌握多少主動權。

  這幾天裡,中央派出宣講團到河南、江蘇、湖北、山東等地去宣講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回想一下,1978年包產到戶落實時,哪裡需要什麼中央宣講團?

  中共中央公布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這是一種決心的展示;釋出空間與分權,是更進一步的決心展示。外界有理由對全面深化改革賦予希望,畢竟高層已走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接下來的落實方案裡,需要更多創造更多條件讓民眾發揮首創力量。如果一味強化行政力主導,或者暗暗想盡可能保護現有利益,全面深化改革恐怕將長期停留在“天上”,難以落實到“人間”。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