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厲以寧:中國經濟實現雙重轉型的八條原則

http://www.CRNTT.com   2013-11-29 08:57:18  


 
  (三)產權改革是最重要的改革

  在雙重轉型中,必須把產權問題放在改革的首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產權模糊、投資主體不確定、投資方的權利和責任不清晰是改革的主要障礙,也是發展的巨大阻力。因此在體制轉型中,產權改革是突破口,是主線;在發展轉型中,產權界定和產權清晰是動力源泉。對廣大農民來說,土地權益需要確定,住房產權也需要確定,而且確權工作應當落實到戶,這既有利於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也能使農民獲得財產性收入,用於改善生活、擴大再生產和創業。

  (四)在經濟增長的同時改善民生

  在雙重轉型中,一定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和縮小地方收入差別的重要途徑。在宏觀經濟政策目標中,就業是重中之重。考慮到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是雙重轉型中需要認真解決的迫切問題,所以在轉型的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就業問題。同時,由於新的工作崗位是在經濟增長過程中湧現出來的,所以經濟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速。經濟增長率過高當然不行,但如果經濟增長率偏低,則會產生更大的就業壓力。再說,擴大內需同改善民生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唯有擴大內需才能使中國經濟增長逐漸轉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五)必須不斷自主創新、產業升級

  在雙重轉型中,要不斷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而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是鼓勵自主創新。如果自主創新不足,產業遲遲未能升級,企業的競爭力不足,在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中國必將喪失自己的市場份額,或者又會回到過去依靠資源出口、初級產品出口以獲取外匯、進口必需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境地,這就難以實現現代化的目標。而自主創新的成效既取決於知識產權的保護,也取決於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激勵。人力資源政策應得到更多的關注、得到更有效的貫徹。

  (六)必須不斷提高經濟質量

  相對於較早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國家而言,環境壓力在中國顯得更為突出。中國在雙重轉型中,必須重視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1979年以來的經驗告訴我們,經濟增長固然重要,但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更加重要。經濟增長的質量高低,除了結構的優化是標誌之一而外,還有另一個標誌,這就是環境保護、節能減排、資源合理利用和清潔生產。環境是我們和子孫後代共有的,資源是我們和子孫後代共享的。只有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我們才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七)城鎮化是今後若幹年內最有潛力的投資機會

  城鎮化率的提高是雙重轉型的成果,同時也是繼續實現雙重轉型的助推器。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城鎮化的進度是異常緩慢的,甚至在某些年份還出現了“反城鎮化”的趨勢,即不但不允許農民進城,而且還把一部分城市居民強制遷入農村。直到雙重轉型過程開始後,情況才有所好轉。提高城鎮化率已是大勢所趨。城鎮化將是今後若幹年內最有潛力的投資機會和擴大內需的機會,能保證中國經濟增長繼續以較高的速度推進。

  (八)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雙重轉型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不僅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更主要的是為了調動民間的積極性,包括調動民間資本的潛力。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的關係,無論是“國退民進”還是“國進民退”,都不應是國家的方針。國家的方針是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共同發展,它們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競爭,進而形成雙贏的格局。這既是對經濟增長最有利的,也是對社會安定和諧最有利的。

  文章最好是,以上八項經驗說明了中國雙重轉型之路是怎樣一步步走過來的。總的來說,中國有中國的國情,不根據國情進行轉型,什麼經驗都不會產生,也不會有“中國道路”。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