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政治新趨勢

http://www.CRNTT.com   2014-01-20 11:20:25  


 
  資本主義的新問題

  如果市場的決定作用是指該市場決定的由市場決定、該國家或社會決定的由社會決定,那麼,這個命題的意義就不像表面看來那麼大。對市場的調節是持續的,對國家機制和社會關係的改革也是持續的,改革不可能設定以市場自我運轉為中心的目的論。在經濟危機的條件下,在金融資本主義深化的條件下,這一點尤其值得注意。

  今天的資本主義不同於工業資本主義,它的中樞是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金融資本主義的高度流動性、不穩定性和投機性,甚至索羅斯那樣深知其風險的大玩家都認為需要警覺,並投以批判的目光。

  據標準普爾測算,我國經濟今後5年若保持7%~8%的增長率,債務融資需求將達到18萬億美元,全社會平均資產負債率將達80%以上。這個風險是一目了然的,如果不做出周密的籌劃,形成複雜的治理體系,我們能夠推給市場自身去“決定”嗎?

  資本滲透到所有領域裡面,經常起決定性作用;資本形成壟斷,進而反市場,是資本主義的常態之一。我們在當代世界的各種決定和決策中,聽到的多半是資本和市場的需求,而很少聽到普通人的聲音。因此,除了要強調對市場的監管之外,我們還要強調市場必須鑲嵌在其他社會關係網絡內部。政治的問題、社會的問題不能被替換為市場的問題。

  在發展的目標上,如果說資源配置的核心問題,都是以效率和增長為中心的,就會陷入卡爾·波蘭尼講的雙重邏輯。

  波蘭尼認為,福利制度是市場經濟的衍生物,市場經濟走到一個階段造成大規模的福利破產,導致社會動蕩,所以要求國家對於福利進行補償;但是在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下,這樣的福利補償制度,注定會造成新的危機。把福利制度建設看成是“倒逼”的結果,實際上仍然服從著經濟的邏輯。

  幸運的是,三中全會強調了轉變發展方式的問題,我希望這次能夠投入更大的力量來加以實現,而不像先前那樣在資本的“倒逼”之下走過場—生態的保護、環境的改善、相對平等的分配,都不可能只是市場經濟的副產品。改革是億萬人民的事業,不能化約為市場“倒逼”的被動產物。

  政治的問題仍然是核心的問題

  當代的基本經濟制度包含著市場的無政府性和集權相互矛盾和配合的雙重過程。如果總是一味的要求市場擴張,這樣的市場擴張的結果在政治上也只能是集權。事實上,我們在歐洲的危機中可以觀察到:能夠有效使用這種集權就變成最好的模式了,大部分情況是危機與國家能力的喪失直接相關。希臘危機、葡萄牙危機,與國家瀕臨破產、喪失管制能力是一體兩面。

  相反,如果為更加集權而歡欣鼓舞,以為這是擺脫了新自由主義的邏輯,而看不到集權背後的動力正是市場擴張的話,對於當代世界的認知會出現誤判。如果公共討論和政策審議都集中於市場擴張這個問題,圍繞它做技術性討論,真正的政治性討論將變得很難。在西方,這是民主危機的症候;在我們這裡,這是政治改革的前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