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魯迅為什麼終生關注國民性?

http://www.CRNTT.com   2014-02-06 10:57:47  


 
魯迅對中國國民性的批判

  魯迅對中國國民性的批判太多,我只講其中的三點。

  第一,中國國民性當中的奴性問題。魯迅對中國的歷史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就是他說的所謂中國的歷史是一個“一治一亂”的歷史。所謂“一治”就是做穩了奴隸的時代,所謂“一亂”就是想做奴隸也做不得的時代。因此,他說中國的歷史就是做穩了奴隸的時代和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的一個循環。

  第二,魯迅對中國歷史以及中國近代史有一個判斷。他說:“我覺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隸;革命以後不多久,我就受了奴隸的騙,變成他們的奴隸了。”這是魯迅對中國歷史和中國近代史的一個判斷。在我看來,他的這個判斷並沒有過時。

  一個接近魯迅的日本友人增田涉回憶說,魯迅的生活、著作中用得最頻繁的詞就是奴隸,也就是說奴隸是直接觸動他內心的一個現實,是纏繞他的一切思考的,而且魯迅發現了中國人有三重奴隸狀態:首先,中國人是中國傳統統治者和傳統文化的奴隸。其次,中國人是西方帝國主義侵略和西方文明的奴隸。

  他對這兩種傳統的和西方的文明失望以後,曾經寄希望於第三種文化。他認為第三種文化是一個什麼樣的文化呢?是一種使幾萬萬群眾自己做了支配自己命運的人的文化,但他很快就在中國的社會實踐中發現了新的奴隸,發現了革命工頭,發現了奴隸總管。他發現,雖然目標好像是消滅一切人壓迫人的現象,而實際的後果卻是產生了新的奴隸關係。

  因此在魯迅看來,人類社會的發展實際上不斷地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奴隸關係,是一個奴隸關係不斷再生產的關係。中國傳統社會如此,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如此,以後的社會也依然如此,始終有一個奴隸制度、奴隸關係的不斷再生產。當然這個結論的得出是非常沉重的,而且魯迅還發現中國知識分子有不斷被奴化的危險。對此,他提出有三大陷阱:第一,中國知識分子很可能成為官的“幫忙”和“幫閑”;第二,中國知識分子很可能成為商人、商業的“幫忙”和“幫閑”;第三,中國知識分子很可能成為大眾的“幫忙”和“幫閑”。而在我看來,我們至今沒有走出這三大陷阱來。

  這樣的一種不斷再生產的奴隸關係就造成了中國人的奴化、中國人的奴性。魯迅要揭露的是中國特有的奴性,所以我也只能概括地說一說。首先中國特有的奴性是什麼呢?他說中國的奴性實際上不是單獨的奴性,它是跟主人性結合在一起的,叫“主奴互換”。什麼意思呢?他說中國人生活在一個等級制度結構當中,對上是奴才,對下就是主人,所以他說,“專制者的反面就是奴才,中國人有權的時候無所不為,失勢時即奴性十足。”

  這就是主奴互換。還有幾個特色,簡單地說:第一,不悟自己之為奴,就是明明自己是奴隸,但是不感覺;第二,容易變成奴隸,但是變成奴隸以後還萬分歡喜;第三,縱然是奴隸,還處之泰然;第四,當奴隸還要面子;第五,精神勝利法;……這都是中國特有的奴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