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黨魁之爭 蘇蔡謝難解的競合棋局

http://www.CRNTT.com   2014-02-20 09:56:23  


 
   去年以來的九場華山會議後,蘇貞昌召開總結會議,卻以所謂“檢討紀要”草草收場,飽受各方批判。他還拋出“海鷗理論”及“中國加一”等論述,甚至還跑到歐洲推銷“台獨”理念,將其頑固、落後、保守的兩岸政策展露無遺,而這樣的理論,不僅得到大陸的批判,而且也很難得到島內的認同。這些都對蘇貞昌的選情構成了相當大的不利影響。

  而反觀謝長廷,其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兩岸政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民進黨既有論述的框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與積極性。而且謝本人也主動到大陸進行溝通交流,包括2012年10月訪陸,以及2013年6月主動跑到香港主辦兩岸研討會。可以說,謝長廷在兩岸論述方面不僅有新思維,而且有真行動,雖然其主張的“憲法各表”與“九二共識”之間仍有差距,但在民進黨內具有開拓性的積極意義,代表了民進黨內打破舊有蕃籬,爭取民共對話交流的新潮流,大陸方面也給予一定的肯定。

   雖然謝的論述在黨內仍沒能占據主流地位,但民進黨要想重返“執政”,兩岸政策是關鍵,而謝所代表的交流派,也是目前民進黨內唯一具有開創性的派系,從這一點來講,謝的兩岸政策將成為他謀求黨魁的最大利器。但另一方面,謝長廷較為開放的兩岸政策在目前保守的民進黨內卻可能成為一把雙刃劍,深綠勢力對謝的兩岸政策素來抱持反對立場,謝要想成功出線,必然要顧忌深綠陣營的反彈力道。

  相較於蘇貞昌的保守與謝長廷的開放,蔡英文以“中間路線”經營自己的地盤。蔡英文善於在黨內左右逢源,結交人脈,素有“人氣女王”之稱。而蔡英文的優勢不僅在於“中間性”,更在於她一貫堅持的“務實性”。以去年蘇貞昌主導的華山會議為例,蔡英文始終附和以對,不置可否。幾場重要會議,蔡會適當出席,但也會以其他理由回避鋒芒,獨善其身。在兩岸政策方面,蔡英文過去是“柔性台獨”的代表,而這本身便具有相當大的模糊性與迷惑性,對蔡英文來講,堅持這樣的政策論述具有更寬廣的回旋空間。

   近來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的表現正說明了這一點:一方面,她對蘇貞昌拋出的“海鷗理論”給予了肯定;而另一方面,她一手策劃了以小英教育基金會的名義登陸參加學術研討會的兩岸交流之行。雖然該訪問團定位為“財經團”,但其成員既包括財經人士,也包括多位民進黨籍“立委”及其他領域的政治人物,政治性不言而喻。此行雖然極其低調,但蔡英文以兩岸交流的實際行動向黨內以及中間選民表明了推動民共交流的積極態度。不僅如此,她在記者會上一改過去稱大陸為“中國”,而改稱為“對岸”,反映出蔡英文主動爭取大陸好感與認可的政治用意。

   蔡英文的“中間性”與“務實性”在某種程度上會為選情加分,但同樣也可能成為其勝選的不確定因素。最主要的就在於這樣一種多面討好的“務實”手腕,並非總是靈丹妙藥。舉例而言,蔡英文的兩岸論述不論如何包裝,其本質上仍然是“台獨”論述,雖然與蘇貞昌的頑固立場有所區隔,但目前為止仍沒有跳脫既有的“一邊一國”框架,對此,大陸方面是不可能持肯定態度的。另外,蔡英文尋求“中間路線”,刻意與深綠保持距離,也會因此失去綠營鐵杆勢力的支持,這對於蔡寄望於最大程度進行黨內整合,進而謀求勝選是不利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