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薛湧:東莞向何處去? | |
http://www.CRNTT.com 2014-02-24 11:56:13 |
無論是德國模式,還是北歐模式,市場的核心在於人。這一度被傅利曼式的自由市場派經濟學家嘲笑為“免費午餐”,預言其注定被吃空。美國模式,則是以企業利潤為核心,企業沒錢賺就裁員,甚至有錢賺時,為了更多的利潤照樣裁員。表面上看,德國、北歐企業背著這麼大的負擔,必輸無疑。但是,幾十年下來,怎麼人家在競爭力上有反超美國之勢?道理在於,人家的企業和社會在短期內肯擔待,也必須擔待,保證勞動人口有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維護家庭生活穩定、讓孩子健康成長。企業為此一時虧損,國家也扛上赤字。但是,國民素質保住了,以人才為中心的“技術資產”保住了。 美國則經濟一有起伏,一個技術工人就可能丟了工作,丟了醫保,繳不起房貸丟房子,甚至無家可歸。幾年下來技藝過時,成了非技術勞動力。更不用說孩子跟著受貧困的打擊。美國的企業只使用人不培養人,不需要就扔掉。短期內企業盈利了,長期則國民素質下降。美國的犯罪率比歐洲高數倍,普通人的文化程度也低於歐洲。從長遠看,這能比歐洲有多大優勢? 當然,即使如此,美國為一個勞動者提供的福利保障還是比中國多得多。缺乏這樣基本的福利保障,人口就無法高質量地再生產,就難以有持續的發展。一個逼良為娼的市場不是好市場。中國要思索的,是如何建設一個以人為中心、為人服務的市場。 作者是美國薩福克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