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宜盡早調整對外經濟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4-02-25 09:08:28  


 
  第二,將國內經濟建設優勢轉變成國際合作和市場競爭優勢。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高強度投資驅動,培育出領先全球的基本建設能力,如在隧道、橋梁、港口、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水利等領域里的技術和建設能力均處於領先地位。目前,亞洲、非洲甚至歐洲都有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更新需求。我們有條件、更有必要把這種國內經濟建設積累的優勢轉變成國際競爭優勢。一旦這種國際競爭優勢樹立起來,國內的產能過剩就會得到有效的外部釋放。將中國國內的基建優勢轉變為國際經濟貿易優勢,應該成為中國國際經濟新戰略的又一個重要支撐。

  第三,擴大雙邊經濟貿易合作,尤其是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雙邊貿易合作,實施差別化區域經濟戰略。堅持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尋找與相關國家、相關地區利益匯合點,以推進自由貿易區建設和人民幣國際化為戰略重心,深化國際經濟貿易關係。

  ———鞏固與亞洲周邊地區(如韓國、東盟)的經貿往來,加強周邊國家的雙邊貿易合作,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步伐,增進雙邊貨幣與金融合作,對於區域經濟發展和地緣政治穩定,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深化與歐盟的財政金融合作,並以財政金融合作推動市場經濟地位談判,爭取盡早建成中歐自由貿易區。

  ———對資源貿易為主的國家和地區,經貿政策應更加靈活。立足於長期與互利的戰略合作思維,增加必要的財政金融援助,加大民間資本的併購投資力度,最大限度降低經濟周期循環和國際市場波動對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形成穩定、互信的經貿關係。

  第四,積極推行商務外交戰略,變產能過剩的國內發展困境為全球競爭優勢。中國目前存在的產能過剩問題,對其分析認識和解決途徑,不能拘泥於國內市場的即期供給和需求,而是要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去平衡,從國家長遠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角度去安排。事實上,許多產能大國都曾經出現過和我們今天類似的問題,其出路都是國內結構調整與國際市場拓展相結合,並且依靠積極的國家商務外交戰略,變產能過剩的國內發展困境為全球競爭優勢。從實踐上來看,美國、歐洲一直都在推行積極的商務外交戰略。中國過去的外交戰略側重於政治外交,今後要增大商務外交的份量。此外,美國等發達國家正在通過TPP、TTIP等高水平的自貿協定重塑國際貿易規則。中國在商務外交談判過程中,不能滿足於簽訂貨物貿易自由化和服務與投資便利化等雙邊和多邊協定,應該更積極地參與全球經濟貿易規則的制定,加強與貿易夥伴的相關經濟金融政策協調。

  世界經濟複雜多變危機陰影猶在

  文章分析,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總體上仍然籠罩在金融危機餘波影響之中。美、歐、日分別實現或高或低的內生性復甦、周期性恢復以及外部政策拉動型復甦,發達經濟體重新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但基礎不穩,方向不明;而新興經濟體或因外部政策溢出效應、或因自身周期性放緩、或因內部經濟結構問題,經濟增速普遍下滑。各國經濟周期的不同步,凸顯了當前世界經濟格局的分化。此輪經濟危機是否結束,目前尚不能做出清晰判斷,世界經濟真正擺脫危機陰影可能還需要一段時日。

  2014年,復甦與鞏固將成為發達經濟體的特征,分化則是新興經濟體的特征。預期美國經濟會保持持續溫和增長,歐洲則需繼續鞏固復甦,而日本經濟也有望暫時擺脫通縮。在政策取向上,除繼續維持低利率外,美聯儲將更加謹慎地根據經濟復甦情況逐步削減量寬規模,歐洲和日本則可能分別實施加大資產購買與財政刺激政策。2014年新興經濟體增速仍將繼續高於發達經濟體,亞太市場仍是其中翹楚。而“高通脹”、“雙赤字”等結構性問題突出的新興國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空間受到限制。

  進一步深入分析,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整體趨勢依然複雜多變,並不樂觀。發達經濟體的復甦數據雖然在逐漸改善,但深層次問題依然嚴峻,至少2014年還不能過分樂觀。當然,新興經濟體增長緩慢甚至下行的趨勢亦不容輕視。對一些新興經濟體的分析顯示,未來一段時間可能還面臨巨大壓力。同時,一旦發達國家央行快速退出經濟刺激措施,或將導致流入新興市場的國際資本大量萎縮甚至淨流出,進而造成重大經濟動蕩,並引發部分經濟實力較弱的國家陷入新的危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