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改革在轉型中孕育歷史性突破

http://www.CRNTT.com   2014-03-05 08:09:02  


 
  由於地方政府的過多介入,用“看不見的手”不斷幹預經濟運行,極大地切割了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不僅造成了產能過剩的資源錯配,而且導致了地方政府債台高築。從市場經濟是最有效率的經濟模式來看,這種不計後果的低效投資,確實違背了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規律。結果,不但導致地方財政不堪重負,累積了難以償還的天量地方債務,也存在引發地方性融資平台道德風險的可能,實屬經濟體制改革中需要糾偏的地方。

  文章稱,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強調“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就是回歸市場配置資源的本質。

  在經濟轉型的環境條件下,基礎資源的匱乏和有限性,決定了市場配置資源的價值,市場這只“無形之手”該有作為,資源的有效配置該靠市場決定。落後產能不能繼續保護,鋼筋水泥不應該成為增長的主角。在經濟改革的大背景下,智力創造因素的生產力價值,就決定了市場配置資源的次序,強調勞動者創新的智力成分,強調科技含量的發明改造,強調提升產品的品質追求,所有這些最終實現,都該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而要真正讓市場在有效配置資源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政府的自我約束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政府既要限制國企的盲目投資,也要限制國有資本的巨大浪費。

  讓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效率,就是讓市場公平地決定經濟活動,公正地對待一切投資主題。賦予民營資本和國有資本同樣的市場權力,這意味著要放鬆對民間投資的管制,激發出民間高效的創富動力,通過民間真實新增財富源源不斷地湧現,提升經濟發展的內涵和品質。

  再者,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貨幣政策亟待深度改革,尤其是利率的市場化改革。央行過去多年執行的穩健貨幣政策,向經濟領域釋放了過多的基礎貨幣,一定程度也使得利率市場化難以及時推行,客觀上造成了市場經濟主體地位上的不平等,有些國有企業過於容易取得低息貸款,而大量民營企業只能借高利貸熬過難關。市場連有效地配置資源都做不到,何談配置資源的決定作用?而且,不盡合理的利率水平,也使貨幣管理自身陷入了困境。

  文章認為,當前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首先需要改變寬鬆的貨幣環境。採取適度緊縮貨幣數量的根本方式,這既是抑制通脹壓力進一步增長的需要,也是防範金融領域風險的需要。

  毫無疑問,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作用,證券市場是最應該改革的地方,因為證券市場最需要資本金配置。要是投資人在這個市場只是賠錢,不能賺錢,得不到應有的出資回報,證券市場將最終喪失長期融資能力。因而,有人早已將此視為證券市場的投資機會,也有人將此視為證券市場深度改革的前奏。問題在於,正從審核制走向註冊制的滬深證券市場,因為增加了不少不確定性因素而正面臨著市場重構的變革風險。所以說,當下的滬深股市,既是投資的歷史機遇期,也是歷史風險交織的特殊時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