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馬航失聯:政治因素拖慢搜救效率?

http://www.CRNTT.com   2014-03-11 10:11:09  


 
正因為搜救常有軍方參與,使得人道主義難成唯一考量因素

  如前文所述,對於重大事故的搜尋和救援,軍方的力量不可或缺。再加之由於財力和能力所限,搜救工作還往往需要各國協同,這就牽涉到別國具有強大偵查能力的軍機和軍艦進入領海或專屬經濟區域,從而令搜救工作變得複雜:

  國際海事搜救由哪國負責主導有公約可循,參與國要“守規矩”

  為了規避糾紛,在國際海事搜救之中,搜救責任並不是根據搜救能力和專業程度進行考量,而是依據1979年國際海事組織通過的《國際搜尋救助公約》。該公約的宗旨是:為對海上遇難者進行迅速有效的救助,沿岸國家在本國責任海域內負有搜救責任;同時為開展恰當的搜救業務,各有關國家間應就海難救助活動進行協調,建立世界性海難救助體制。

  《公約》還對救援的責任區劃進行了詳細的區分。此次馬航航班失聯的疑似區域在馬來西亞和越南之間,屬於馬來西亞與越南的海上搜救責任區重合位置,所以,馬來西亞和越南都有負擔有搜救責任。另一方面,由於出事的航班是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飛機,所以,多國聯合搜救以馬來西亞為主體,進行協調組織。

  此,白宮發言人卡尼也明確給出了肯定。在不久前進行的記者會上,卡尼就表示,雖然馬航事件的國際協助涉及到很多國家,美國也參與了調查和搜救。但管轄權並不存在爭議,調查以馬來西亞為主導,美國是協助者。而中方的表態也類似,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黃惠康也否認了“中國將全面接管搜救工作”的消息,同時強調了中國的協助角色。

  需要補充的是,《國際搜尋救助公約》主要針對搜救責任,而對於事故原因的調查則要遵守國際民航組織的規範(ICAO)。而美國聯邦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TSB)同樣指出,發現失事的飛機後,也將依據規範決定主導調查國家,現階段美國只是協助調查。
  
  在跨國搜救工作中,通過救援彰顯軍事實力是被默認的“潛規則”

  《國際搜尋救助公約》對搜救主導國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但救助工作有哪些協助國,協助國派遣怎樣的搜救力量則沒有明確指明。其次,緊急應急救援,是少數能讓軍隊應急處置能力發揮的情景,也自然備受重視。再加之搜救工作的難度和時效性要求,及時快速的派遣有效搜救力量也成了一種軟性彰顯軍事實力以及區域控制力的手段。

  在本次馬航失聯的搜救中,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就第一時間致電馬來西亞總理,經同意後派出兩架皇家空軍飛機參加馬航失聯客機的搜尋和救援行動。雖然在政治學者、澳大利亞國防軍事學院(Australian Defence Force Academy)名譽教授卡爾·泰勒(Carl Thayer)看來,在搜救失聯飛機方面,人道主義壓倒一切。但另一方面,這也彰顯了澳大利亞有能力對南海區域展開實際的“軍事行動”。

  而通過救援展現軍事能力,更典型的例子是在去年底,日本支援受超強台風“海燕”侵襲菲律賓。在馳援菲律賓的外國團隊中,美國陣容最強大,日本緊隨其後。美軍方表示,救災高峰期,美國快速調配軍力,一度有13艘美國軍艦及近8000名美軍參與賑災——包括華盛頓號航母、MV-22“魚鷹”運輸機等,主要運送災民急需的食物和飲用水。而日本則在救災中,完成了二戰後最大規模的海外派兵。更值得玩味的是,根據日媒披露,日本派兵救援的主張,是通過駐馬尼拉武官直接向菲總統阿基諾提出的。阿基諾本希望日本提供更多物資和資金援助,而讓南亞鄰國提供人力支持,但日本堅持“加錢又增人”,且把“增加人手”當成救援前提。日本時事通訊社稱,日本還首次將情報衛星收集的數據,制成地圖,提供給菲。對此,路透社分析認為,派兵救災,是日本戰後軍事力量在海外活動又一次“重大突破”,顯示了其日漸增長的軍事實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