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為什麼中國讀者如此熱愛俄羅斯文學

http://www.CRNTT.com   2014-03-11 16:15:06  


 
俄羅斯文學的獨特魅力

“樂觀的悲劇”打動讀者

  羊城晚報: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開始,為什麼中國讀者會如此熱愛俄羅斯文學呢?是不是跟兩國背景相似有關?

  李英男:因為中國知識分子能從俄羅斯文學中找到很多答案,有的問題俄國知識分子早就開始思考了,作家已經發表了自己的闡述,給中國知識分子很大啟迪。俄羅斯文化好像是東西文化的結合物,潛在的很多東西我們東方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西方文化相對更遠一些。二十年代中國社會還是非常傳統,特別西方化的東西大家可能難以接受。俄羅斯文化新穎,接受起來也容易,比如托爾斯泰關於倫理的觀點,也有東方色彩,再比如俄羅斯的愛國主義傾向,和中國的傳統一脈相承,而西方的個人主義傾向,中國傳統社會可能難以一下接受。

  羊城晚報:您認為俄羅斯文學的獨特魅力在哪?

  李英男:俄羅斯文學跟咱們傳統文學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它確實有歷史感,有愛國愛民的傳統。另一方面,它有中國文化意識中缺少的一些元素。中國從傳統到現代過度的時候,非常需要人文精神,魯迅先生當時呼籲“救救孩子”,其實就是要喚醒人文精神,而俄羅斯文學的人文精神是非常突出的,關愛人、關愛弱者,對逆境者給予同情、關心、諒解,而且情感性非常豐富。這和俄羅斯民族的民族性格有關,這個民族的情感是外露的,你越表達自己的情感越能得到人們的諒解,我們的傳統文化恰好相反,我們要求克制自己,情感不能輕易外露,外露也要有分寸。俄羅斯人是要露出內心世界的,心理描寫非常細膩,一下能抓住讀者的心。

  還有一點是悲劇意識,俄羅斯民族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是樂觀的,同時也是憂患的,而且這種心態相互轉換很快。蘇聯有一個很有名的話劇叫《樂觀的悲劇》,這種矛盾的結合反映出俄羅斯心態的一些特點。我們的傳統是講究和諧,但同時也把矛盾給淡化、掩蓋了,俄羅斯文學恰恰是抓住這些矛盾,以悲劇性的情節打動讀者。

  羊城晚報:九十年代對俄羅斯文學的譯介是不是就很少了?

  李英男:對,這對我們俄語界的人來說也是種遺憾。九十年代,中俄兩國社會都發生了一些變化,有些變化是共同的,比如網絡的發展、電腦的普及,年青一代閱讀習慣的變化,文化接受習慣的改變。另一方面,蘇聯解體導致俄羅斯文化文學發生了巨大變化,九十年代初我們這邊理解不了,有時跟不上,還是按以前的眼光去審視他們的變化。

  現在兩國都搞市場經濟,出版社也要看市場效應,過去往往是出版社引導讀者,影響讀者的閱讀品味,現在是跟在讀者後面,而且是從品味在中下層的讀者出發,因為這樣的讀者較多,能夠提高發行量。九十年代大部分出版社都不願意出版俄羅斯文學作品,發行量也下降得很快。現在好一些了,兩國關係也被認為是最好的時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