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書法的價格由哪些因素決定 | |
http://www.CRNTT.com 2014-03-26 14:48:26 |
年代性 歷史久遠是藝術品價值的重要衡量標準。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它可能稱不上嚴格意義上的書法,但今人誰要擁有一片,那價值也不菲。三國時期陸機因著有《文賦》而在古代文學上有一席之地,其一封信件《平複帖》系中國流傳下來最早的名人墨跡。之前也有墨跡流傳下來,例如寫在竹簡、木簡、帛等上面的墨跡,大多是記事之用,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同時也體現了書法一步步發展的軌跡。經常在市面上的唐人寫經就為民間所書,因其年代性和史料等價值,根據他們的重要性和尺幅,市場價格都在幾十萬甚至數百萬元。當然如果是名家所作,價值更是驚人。例如,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曾鞏的《局事帖》不足一平尺,在2009年秋季拍賣中,拍出了 1.09億元的天價。創出了當時書法作品的世界最高紀錄。當然不是說年代久的作品一定比之後的作品更值錢,還要參考其他因素。 稀缺性 物以稀為貴,在藝術品市場中也如是。在古代、近現代書法作品中,同等名氣、同等年代的藝術家,作品相對稀缺,其價值往往更高。例如明代的董其昌,其書法作品流傳甚多,因此其價格最高不過百萬元。比之稍晚的明代黃道周,因其書法作品流傳相對較少,最高價已過千萬元。當代書法作品價格為何一直不高,人們擔心書法家的創作量太大有很大關係。不少書法家成名或獲獎後,頻頻走穴,以盡量低價格出售作品。初期,為了鋪墊市場還可以,時間長了,必然會嚴重影響作品價格的逐步增長,也會令收藏投資者望而卻步。對當代書法家作品量的控制,一方面在於書法家本身。另一方面還需要經紀機構的參與和運作。並不是稀缺就值錢,還取決於藝術家的名氣和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 作品的時代性 書法作品的時代性是指書法作品的風格在一定時期符合主流的推崇,獲得大多數的認可,成為當時書風的引領者。每個朝代甚至一個時期都有其主流書風,例如在唐代李世民時期,“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書法受到皇帝的推崇,推動全國上下以學習“二王”書法為時尚,不僅當朝搜羅他們的墨跡,大量刻制在石碑上,也獲得了後世歷代認可,奠定了王羲之書聖的地位,影響至今。被尊為行書之祖的《唐集王聖教序》便是懷仁和尚受皇帝的指派,從王羲之流傳下來的碑帖中,選集而成的。在當時可謂無人不學“二王”,一些學習上有所建樹並發展的書法家都獲得認可,並名垂至今,如褚遂良、虞世南、柳公權、薛稷等等,他們的作品在當時堪稱一字千金。清代康乾時期,康熙愛董(董其昌),乾隆好趙(趙孟頫),董趙書風風靡天下。董、趙的書法受到皇帝的喜愛,他們的書體被衍生成為了清代科舉考試的規範體例,一時全國學習他的書法成風,不僅成為獲取功名的敲門磚,也是市場中的香餑餑,洛陽紙貴。學習他們的書法的佼佼者,也流傳於世,如高士奇、查升、姜宸英、陳奕禧等。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