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民粹主義考驗全球治理 | |
http://www.CRNTT.com 2014-04-17 10:32:53 |
除了政治影響力的差異,民粹主義在不同地區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悉尼大學政治學學者本傑明·墨菲特認為,總體來看,歐洲的民粹主義具有“排外性”,拉美的民粹主義帶有“包容性”。歐洲的民粹主義政黨幾乎都排斥外來移民、主張排外主義,而這在拉美民粹主義者中表現並不明顯。墨菲特還認為,相對來說,在越富裕的國家,民粹主義越看重身份政治和社會文化訴求。而在相對貧窮的國家,民粹主義則更在乎社會經濟訴求,較少關注民族身份問題。此外,儘管民粹主義都突出“民眾”與“精英”的對立,但歐洲的民粹主義走的是“精英路線”,主導力量依然是政治精英。拉美的民粹主義雖然都有“魅力型”領袖,但“參與式民主”造就了明顯的大眾色彩。 ■ 相似的崛起背景 民粹主義崛起背景的相似點之一是它們都有深刻的歷史淵源。作為現代民族國家的發祥地,歐洲的民粹主義具有深厚的政治積澱,歷史上兩次世界大戰起源於歐洲,與這種民粹主義淵源不無關係。美國的民粹主義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四五十年代,當時在美國政黨政治中曇花一現的“美國人黨”就以反對外來移民為黨綱。而且,美國政治文化天然帶有民粹主義基因,“反華盛頓”被稱為美國政治文化的一個特點。美國前總統里根曾這樣說:我不是政治人物,我只是一位深信我們的麻煩大部分都是由政治人物造成的普通公民。拉美民粹主義的歷史淵源不如歐洲和美國,但政治和社會根基卻更深。20世紀六七十年代起,拉美民粹主義與威權主義結合,在巴西、阿根廷、秘魯曾長期執政。如今的委內瑞拉和玻利維亞則扛起了拉美左翼民粹主義的大旗。 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角度看,民粹主義的興起總出現在政治、經濟、社會的危機或轉型時期。民粹主義浪潮本質上是民眾對不安全感的回應。這些不安全感要麼來自具體的經濟利益威脅,要麼來自抽象的身份認同危機,或者兩者兼而有之。法國裡爾政治學院教授哈斯汀·米歇爾認為,經濟危機只是西歐民粹主義的助推因素,民粹主義在西歐的崛起,是包括代議制民主模式危機、民族國家模式危機、社會文化多元化融合危機以及大眾傳媒變革等在內的一系列綜合因素造成的。美國的民粹主義沒有西歐那樣強烈的身份認同問題,但政府應對經濟危機乏力以及政黨內鬥造成的政府功能失調無疑是一個重要誘因。拉美某些國家經濟遭遇轉型瓶頸、貧富差距拉大以及政治腐敗,給底層民眾造成強烈的被剝奪感,是民粹主義經久不衰的社會土壤。 經濟危機在某些國家引發社會和政治危機,政治人物因此而順從甚至利用民粹主義,是民粹主義得以抬頭的又一重要原因。“占領華爾街”運動出現後,奧巴馬公開表示支持,稱“抗議是美國民眾沮喪情緒的反映”。眾議院民主黨領袖佩洛西稱該行動代表了民主黨的主流觀點。民粹主義強調大眾參與政治,主張直接民主。政治人物在危機背景下對全民公投的偏好,某種程度上也在助長民粹主義。2012年2月,時任法國總統薩科齊提議就移民問題舉行全民公投,以打擊非法移民。季莫申科曾在烏克蘭大選期間表示:“全民公投舉行得越多,政府就會越誠實,所以我們要立法讓全民公投變得像呼吸空氣那樣正常。”卡梅倫如今對通過全民公投來決定是否脫離歐盟的問題也嚴肅起來,在移民問題上的立場也愈發強硬。而此前,他還把以脫離歐盟為目標的英國獨立黨嘲笑為“一幫瘋子、種族主義者”。獨立黨在去年的地方議會選舉中表現不俗。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