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正在經歷艱難的結構“再平衡”

http://www.CRNTT.com   2014-05-05 08:32:08  


  中評社北京5月5日訊/當前,中國經濟正在經歷的“結構再平衡”可能會對短期宏觀經濟增長產生緊縮效應。

  國際收支正經歷結構性“再平衡”。過去五年,經常賬戶盈餘已從2007年占國內生產總值峰值的10%降至2013年的2.1%,較2012年下降0.5個百分點,為9年來的最低水平。今年一季度,經常項目順差為7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552億美元大幅收窄,較去年第四季度也大幅收窄,預計今年整體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重將繼續下降。

  中國經營報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戰略研究部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分析,國際收支的再平衡既有主動調控的原因,更有被動調整的原因。近兩年,發達國家欲借“再工業化”重奪國際貿易競爭主導權,而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以比中國更低的成本優勢,成為接納國際製造業轉移的新陣地,對中國出口形成“前堵後追”之勢, 淨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

  首先,美日歐經濟復甦與中國出口出現“脫鈎”跡象。2013年以來,發達經濟體經濟復甦動能普遍增強,各國經濟相較於原有增長格局出現程度不同調整,美國製造業復甦帶動實體經濟復甦明顯。2011~2012年製造業平均增速達到4.3%,已超過2002~2007年平均水平4.1%,其中耐用品製造業平均增速達8%,遠遠超過2002~2007年平均水平5.7%。而隨著中國國內要素成本上漲及人民幣持續大幅升值,中國商品在美國的市場份額開始下降,2011年至2013年,中國商品在美國進口中占比累計下降2個百分點,出現“脫鈎”跡象。這一趨勢也同樣發生在中國與其他發達經濟體之間。2013年,中國產品出口到傳統發達市場占比從去年的40%左右下降至37.6%,並且這一趨勢也在今年一季度有所延續。

  其次,新興經濟體貿易競爭追趕態勢進一步增強。目前,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向中國轉移的趨勢也開始放緩,越南、印度、墨西哥與東歐等國家和地區以比中國更低的成本優勢,成為接納工業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新陣地,東盟製造、印度製造、墨西哥製造開始用更加低廉的成本要素實現對中國製造的供給替代。

  第三,TPP+TTIP+PSA正在改變全球貿易格局和秩序。當前,國際產業競爭與合作的態勢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美歐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議(TTIP)和多邊服務業協議(PSA)重構全球貿易規則呈現三大特點:一是零關稅;二是就業和綠色環保的談判准入條件;三是區域自貿加強。新型貿易壁壘對中國造成嚴重挑戰。除了傳統貿易救濟之外,貿易保護主義以國家援助、政府採購等形式隱蔽出現,對中國出口形成新挑戰。受多重因素影響,今年一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5.9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3.7%,出口下降6.1%。其中3月當月,出口同比下降6.6%,顯示出口面臨較大壓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