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顧頡剛日記中的饑荒:家禽親食其子

http://www.CRNTT.com   2014-05-10 10:39:28  


 
  教授偷老玉米,紅領巾爬墻偷棗,此皆近日新鮮事也。保姆管做飯,又安得不偷米乎!以此故,靜秋神經越來越緊張。然“只有千回偷,沒有千回防”,將奈之何?(1961年9月4日)

  最誇張的是連動物都同類相吃,顧頡剛家中所養之雞久不下蛋,經觀察發現:“所畜白雞三天不下蛋,靜秋詫而覘之,則所下蛋自己吃了。即此可知近日食物之緊,直使家禽親食其子。至貓兒之嗚嗚向人索食,或突跳至桌上與人搶食,不待言已。”(1961 年10月16日)

吃不飽也不能忘記搞研究

  1960-1961年人民普遍處於饑餓狀態,顧頡剛全家也只能緊巴度日的時候,他想到的還是學術。連排隊吃飯都想著《尚書》研究。1960年12月24日顧頡剛去政協禮堂俱樂部排隊吃飯,顧發出如此感嘆:

  今日上午既為與靜秋同進食而出門,下午又以同聽班禪報告而出門,《尚書》工作竟不能作。班禪所講西藏改革情況,予早在報紙見之,此不過例行之報告,予本不欲往,而靜秋強之行,又欲予上樓吃飯,吃飯則須排隊半小時,及散會已將六時,今日為星期六,無車不擠,竟待至一小時始得上,我的時間如何可以這般浪費!一氣,胸膈間作痛,又不能睡了。

  顧頡剛晚年的一項重要學術研究計劃就是《尚書》研究。在1961年記錄吃飯鬧心的同時,顧頡剛的尚書研究一直不間斷在進行。以一九六一年四月為例,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20日、21日、22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30日一直在做關於《尚書·大誥》篇的搜集、校勘、考證工作。1960年12月1日顧頡剛整天作《大誥》的校勘與集解,實令人佩服。然而研究學問需要良好的身體,1961年除了民眾普遍患有的浮腫外,顧頡剛還有神經衰弱、輕度動脈硬化、慢性氣管炎,又有嚴重便血、手顫、高度失眠等毛病,手顫妨礙執筆為文,失眠則導致精神緊張。在如此環境中以這樣的身體從事高強度的學術工作,其苦其累,只有顧頡剛最為清楚,但是顧頡剛將《尚書》研究的工作看得極重,似任何事情都無以移易其學術研究:

  予著手的《尚書今譯》是一個極沉重的負擔,但做出來時也是一件極愉快的工作。以此次譯《大誥》為例,專心致志,需時一個半月,則二十八篇共需三年半,尚須不休息,不生病,不參觀。這是做不到的。故預計需四年餘。《大誥》篇四萬字,廿八篇約一百十二萬字,但《堯典》、《禹貢》恐須十萬字,《洪範》亦必甚多,則當有百卅萬字也。此一大事業也,勉之,慎之!如能謹慎將事,不因勞致病,則全書脫稿予已七十二三矣。昔日自牘曰“晚成堂”,倘能不負宿願乎?(1960年12月31日)

  自認為“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顧頡剛,在1934年給胡適的信中說,“覺得我這一生只配研究中國古書,此外任何事情都沒有我的分”,這種心態在饑饉年代被倒逼出來,更強烈地提醒他時不我待。

  作者朱洪濤 2014-05-10 08:07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