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經濟如何掙脫流動性陷阱束縛

http://www.CRNTT.com   2014-06-14 11:05:47  


 
  化解產能過剩的最好辦法是做加法而不是做減法

  文章稱,中國宏觀經濟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產能過剩,但人們在討論產能過剩問題時往往僅將目光聚焦於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和電解鋁等高污染、高耗能行業,恨不能將其統統裁之而後快。殊不知,上述行業只佔中國工業部門的很小一部分,還有大量的低污染、低能耗的工業部門同樣遭受著嚴重的產能過剩的困擾。難道都採取砸機器毀廠房的辦法來解決?

  實際上,從總量的角度看,化解產能過剩的最好辦法是做加法,而不是做減法,即通過增加名義總需求(即增加貨幣供應量),把過剩的產能利用起來,這樣不僅可避免經濟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可大幅改善就業,提高經濟增速。至於部分行業的高污染、高能耗問題,那是結構調控政策應該做的事,解決之道是綜合運用財政、稅收、價格甚至行政、刑事等手段,通過提高污染和能耗的對價,讓企業自覺對其過剩產能做減法。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那種將總量政策和結構政策相互對立起來的觀點是不對的。實際上,兩者不僅不存在對立,而且還可能相互促進,因為只有在企業盈利能力和政府收入水平均得到明顯改善的情況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政策才可能更好地得到貫徹執行。

  可能有人還會抱有這樣的疑慮:如果採用增加貨幣和信貸的辦法來提振經濟,會不會導致產能的進一步過剩?實際上,這種擔心大可不必。企業家都是聰明人,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他們不會盲目地向銀行申請貸款,用以擴大再生產,新增的貨幣和信貸資金會優先流向消費、住房按揭、技術創新和節能環保等受政府政策支持的領域。

  “放水提升經濟”沒那麼簡單

  文章提出,有人認為,將目前較低的經濟增速提升至潛在經濟增速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政府只需將貨幣供應的水龍頭適度擰大,工業產能利用率就會自動恢復至82%左右的正常水平,實際經濟增速也可以自動回升至9%以上的潛在增速水平;然而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因為當經濟處於蕭條期,央行採取“開閘放水”的辦法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往往會面臨“流動性陷阱”的難題。

  所謂流動性陷阱,並非指實體經濟層面出現流動性陷阱,而是指銀行間市場出現流動性陷阱(或者說“流動性黑洞”),即不論央行向銀行間市場注入多少流動性(基礎貨幣),實體經濟的流動性就是寬鬆不起來,或者說央行的貨幣寬鬆政策無法經由銀行間市場傳遞至實體經濟。

  其原因有兩個:一是商業銀行在經濟步入蕭條期後會因企業利潤下滑、壞賬增多而在貸款發放方面變得日益謹慎,即使持有大量的超額準備金,它們也不敢輕易向實體經濟發放貸款(惜貸);另一方面,由於央行釋放的流動性被大量滯留在銀行間市場,成為商業銀行的超額準備,而無法借助貸款機制,實現實體經濟名義總需求的擴張,因此,各經濟主體由於看不到名義總需求的改善,也不願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用以擴大投資和消費(惜借)。

  事實表明,目前中國經濟已經顯現步入流動性陷阱的危險。這主要表現在:(1)央行自2月中旬就已經明顯放鬆對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的管控,短期加權平均利率(銀行間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已經由前期的4%以上水平回落至目前2.5%左右的水平,但是,長期利率(尤其是銀行貸款利率、債券發行利率、理財產品理論和信托貸款利率)卻仍在高位盤升。(2)由於前幾年的過度建設,目前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已出現供大於求的狀況,部分城市的房價已開始下跌,開發商還款壓力加大。因此,自年初起,許多銀行已暫停或收緊了向地產開發商放貸的業務。(3)由於工業品出廠價格連續25個月下跌,製造業產能嚴重過剩,導致大多數製造業企業無心向銀行申請貸款用以擴大投資和再生產,目前製造業投資增速已跌至15%左右的歷史最低水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