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財稅體制改革詮釋現代國家治理 | |
http://www.CRNTT.com 2014-07-04 08:46:17 |
混合所有制 實現市場法人主體產權結構最大的包容性 文章分析,“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後面跟著一個突破性表述,就是“混合所有制”。文件中首先繼續表述了“公有制經濟發揮主體作用”——關於“主體”能不能改成“主導”,有些同志堅持說必須表述成主體,主導就不行。但後面跟著的是,“不論是公有制經濟還是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重要組成部分”就不分主次了。接著引出“混合所有制”的突破——市場運行機制基石的關鍵部分,就是過去已肯定的“現代企業制度”的標準形式——股份制,可以使公有的、非公有的產權融合到千千萬萬市場主體——企業產權結構裡面去。 有人解讀說混合所有制就是多種經濟成分並存,這種說法不對。早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就已在發展多種經濟成分,現在所說的混合所有制,實際上強調的是在一種現代國家治理的法治背景下,使任何一個市場主體內部,它的產權可以按照混合所有制來處理,可以避免過去種種似乎解決不了的糾紛,實現最大包容性和共贏、多贏。如果說混合所有制在現實中是通過規範的股份制來實現市場法人主體產權結構最大的包容性,那麼原來談論了多年爭吵不下來的“國進民退”與“國退民進”、“姓公姓私”和“姓社姓資”問題,都可以淡化。 通用公司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標杆性大公司,但它的股權高度分散,你搞不清楚哪個人代表資本家,還有為數眾多的持股人是本企業的員工、產業工人和社會上的勞動者。而較早時一說美國的資本家,就會想到洛克菲勒家族等。馬克思在《資本論》裡已說到,股份制出現以後,它表現為在原來資本主義私有制框架之下的揚棄,但還是一種“消極揚棄”。一百多年後,我們是不是可以做點兒突破。比如西方講市場主體——公司達到一定規範程度後要上市,在上市環節是叫go public(走向公共),已不是私有概念。社會化大生產中的上市公司亦稱公共公司,其經營狀況要接受全社會監督,財務要有充分的透明度,公司發展和社會公眾更緊密結合。在中國今後幾十年改革發展過程中,混合經濟意義的股份制一定會長遠而深刻影響中國現代化進程。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撐 文章提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從學術理論上講,“以政控財,以財行政”的財政,處理的是公共資源配置問題,它必然拉動、影響整個社會資源的配置和整體的社會管理。由政府掌握一部分財富後做什麼?就是以財行政,履行政府應該履行的職能。“錢從哪裡來,用到哪裡去”的具體表現形式就是預算,預算是政府體系的收支計劃。建國之初,毛主席就曾說過,預算非常重要,它體現政府活動的範圍和方向。各級政府預算體現了各級政府活動的範圍、方向、重點、內容和政策,大到國家安全、國土開發,小到公共區域路燈照明、路標、門牌號碼方位識別系統的設立,都是要通過財政分配以規範的預算安排實現其供給的,所以財政當然是國家治理的基礎。樓繼偉部長還加了一句話,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撐”,強調了財政在服務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支撐作用。 把以上所說的三個關鍵詞連在一起,再具體結合到各個區域、各個部門、各個崗位,以財政服務全局,我們面臨的改革任務十分豐富和艱巨。 從居安思危的角度,現階段我們應該正視哪些困難和問題呢?前邊三十幾年,中國經濟走勢相當不錯,但現時又面臨著較多麻煩。國際上一方面會說“中國威脅論”,一方面又常轉到“中國崩潰論”,也在某種程度上說明我們的發展存在矛盾與問題。我認為矛盾的凸顯最主要有兩條:一條是“物”的角度的資源和環境制約。中國非常遺憾地走上了我們過去希望能避免、但現在看來沒有能夠避免的“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以霧霾為代表的環境威脅問題已十分嚴重;另一條是“人”的角度的收入分配、財產配置和人際關係狀態。社會成員對於收入分配已累積了一堆不滿。要真正化解這些矛盾,就必須深化改革,而改革進入深水區之後,既得利益糾結在一起互相頂住形成固化藩籬,推進任何一項改革都非常困難。有人將走向現代治理面臨的現階段基本局面比喻成“兩只老虎賽跑”,一只老虎叫改革,另一只老虎叫社會問題。這兩只老虎各自要素齊全,似乎彼此也看不太清楚對方,但都在往前跑,哪只老虎能跑得更快一點,將決定中國的命運。如果沒有一個對於矛盾化解過程、對於“兩只老虎”賽跑過程的有效控制,我們往前走有可能跌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轉軌陷阱”、“塔西佗陷阱”和“福利陷阱”。因此,要按照中央《決定》的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化解各種制約發展的矛盾,釋放潛在的活力,我們的現代化道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