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彭林:中國傳統文化核心是禮

http://www.CRNTT.com   2014-07-10 13:54:24  


 
  那麼再到後來郭店楚簡出來了,這時候開始讀《禮記》,郭店楚簡和《禮記》的關係非常密切。於是乎我這一二十年做的經典主要是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但這個時候還是主要的精力放在哪?這書讀不懂,這書太難讀,所以首先要把它的意思搞清楚,這個書說什麼,這是一件相當相當廢力氣的事情。

  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是我們這個學術環境越來越寬鬆,許多我們以前不了解的這些海外的學者,他們的著作就開始大量地在內地被重版。這個中間對我影響最深的是錢穆先生。

  錢穆先生在我們近代史學界的地位,如果是把史學界比作群山,那麼他就是裡邊的泰山;如果把林林總總的學者比作是星星,那麼他是裡邊的北斗,叫“泰鬥”。那麼他跟梁先生——梁啟超先生寫過一個《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那麼錢先生在他之後又寫了一本同名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很顯然他不滿意梁先生的書。以前我們讀研究生的時候,梁先生這本書在大家心目當中地位是非常高非常高。那麼到後來我們讀了錢先生的書之後才發現,這兩個書它不是一個數量級的。那麼由這個地方就引起興趣,再去讀錢先生的其他書,後來才發現,錢先生的史學的修養我們望塵莫及。所以以前有一個學者叫章學誠,說我們一個史學家有四個最重要的要求,叫做才、學、識、德,道德的德。那麼這個裡面除了史才、史學、史德之外,我老師就講最重要的是史識——眼光,讀大家都讀的書要說出大家都說不出來的話,那麼錢先生他的著作幾乎隨處可見這種東西。那麼其中我特別注意他對這個“禮”怎麼評價,後來讀完以後非常興奮,我覺得禮在中國文化當中的地位,沒有一個人說得比他深刻,比他清楚。

  去年我到台灣去做客座,台灣的中正大學特地安排了一場叫做“禮學工作坊”,就把台灣一些做禮學的同行全部請來了,開了整整一天的會,讓我做第一場講演。我報告的題目就是錢賓四——我不應該叫他錢穆的,這直呼其名是很失禮,應該稱他的字——《錢賓四先生論禮的三篇文章》。

  這個裡面,我提到這樣三篇文章。第一篇就是1948年到1949年之際,中國大陸正在發生一個重大的政治轉折。那麼中國向何處去,不同的黨派、不同的階層、不同的學派,都在試圖要給中國指一條路。那麼錢先生當時身體不好,他回到家鄉太湖之濱休息,一邊休息一邊思考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相比較一些最重要的點,他開始寫文章。那麼他一共寫了三十篇,這三十篇文章後來結集成為一本書,叫做《湖上閑思錄》,這本書現在很容易得到。那麼裡面就有一篇叫做《禮與法》。因為梁任公,就是梁啟超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中國是重禮治,西方是重法治,也就是說他把中國文化跟西方文化比,比到最後更拿出一個核心詞:西方是法,中國是禮。

  那麼錢先生非常贊同梁先生的這個看法,其實不光是梁先生,我們再往前曾國藩、顧炎武、歐陽修、司馬光都是把中國文化歸結為一個字,是“禮”字。錢先生說梁先生的這個以中國的禮字與西方的法字相對,他說“此可謂深得文化分別之大旨所在”,就是他把中國文化歸結為一個禮,說到根上了,西方是重法,我們是重禮,說到根上了。那麼禮跟法兩個東西哪個好呢?我建議大家回去以後去找找《湖上閑思錄》裡面的《禮與法》,他那個兩個東西評下來他的看法幾乎都是禮好,這法不是最好的,禮才是一種更高明的治國的理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