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國若在中東取代美國 需付代價不會比美國少

http://www.CRNTT.com   2014-08-17 11:18:19  


 
  懷特:是的,我們今天更多地看到一個自信的中國。中國最近的幾個動作,比如去年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這種強硬姿態在過去並不常見。但我認為這並不是習近平上台帶來的特殊變化,因為向前追溯幾年,早在2008年、2009年,中國就開始積極地探索地區秩序的改變。

  在這之前很長時間,中國耐心地堅持韜光養晦,如鄧小平的12字戰略,“主權歸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我們知道,中國在過去很長時間裡都堅定不移地執行這項戰略,即使明確自身實力不斷上升也樂於安於現狀。

  我認為,避免挑戰美國霸主地位或許是中國的戰略之一,但是隨著如今中國經濟實力趨於趕超美國,中國的挑戰得到了回應。事實上,這種改變會發生在任何中國領導人身上,而非習近平掌權的緣故。我認為中國領導人需要全方位改善中國的國際處境,並使美國做出相應的調整。不過,在中國做好完全準備之前,最好謹慎行事。

  問:在東亞和西太平洋疲於奔命的同時,中國也有一個新的戰略,被形容為“西進”戰略,比如習近平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您如何解讀中國的這種調整?

  懷特:我認為這對發展來說非常重要。在這裡,我要提到幾個要素。第一,在過去的幾年中,基本上在二十年裡,甚至在冷戰尾聲時,中國的戰略重心就開始向海洋轉移,例如擴充海軍力量,在全球貿易奠定自身的海洋強國地位等等。這對中國來說是一種新鮮的嘗試,因為中國歷史上很長時間都沒有建立強大的海軍。所以,對像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來說,中國是一個新興的海權強國。當然,中國依然是一個陸權大國。中國開始更加注重海軍力量建設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這也不影響它是“新亞洲”大陸上的強大力量。所以,我認為這是一種順其自然的再平衡戰略。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認為中國未來國際地位建設的最重要問題還是處理好與海上強國,尤其是美國的關係。中國若與俄羅斯關係良好將受益匪淺,但若與之交惡問題也不大。換句話說,中俄關係的改變無論對於中國利益還是世界局勢來說都沒有中美兩國關係的親疏影響大。美國對於中國來說是更危險的敵人和更受用的夥伴。

  所以,我認為從長期來看,中國不可避免地要與美國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不過,中國同樣也需要向西看,作為一個大國,它也必須要密切關注發生在中亞及以西地區的機會與問題。我並不是說中國沒有能力實施這項戰略,只是我覺得中國不應為與其他國家建立關係而損害與美國的關係。美國依然太過強大,對中國來說也太重要了,它與中國的貿易總量遠超過俄羅斯。不過,俄羅斯的鄰國和美國一樣都要從中國進口很多貨物,當然中國也需要它們。

  從陸權戰略和更宏觀的政治視角來看,我完全理解中國制定出“西進”戰略思想並實踐的必要性。然而,我依然認為與美國的關係是中國的頭號外交命題。

  我認為印度和中東都是令人興奮的議題。拿印度來說,那是一個具有複雜歷史背景的國度,當然也是個人力資源未得到充分開發的國家。但真正有意義的是印度是否能實現國家的轉型,並像國際社會期待的那樣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大國。可以預見,未來中印關係也將在世界舞台上舉足輕重。這兩個未來最富裕和強大的國家之間的關係也必然成為全球範圍內的重要雙邊關係。儘管它們位於同一塊大陸,它們的海上關係將重於陸上事務的聯繫。中國有很長的陸上疆界,但是喜馬拉雅山卻像屏障一樣將中印隔開,所以兩國溝通多通過海路。因為無論是作為戰略競爭對手還是經濟夥伴的兩國關係都是建立在海洋關係上的,所以就好像兩國位於不同大陸上一樣。無論“西進”政策如何進展,我認為最終並不會導致中國與印度建立有效的關係。

  說到中東則是完全不同的情況,我們得回溯至中古世紀。從一開始,中東就不停地被外來者重塑,俄羅斯人、英國人、法國人、美國人。看起來,這樣的歷史趨於終結。我想“阿拉伯之春”標誌著蔓延中東地區的特有政治模式的終結,美國在中東的地位也受到嚴重削弱。問題是,中國是不是有機會借機取代? 我對此並不看好。我確信中國在中東地區將存在巨大利益,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需要確保能源供應安全。但與美國的海上石油進口不同,中國需要依靠陸上輸送,這就是差別所在。美國人很可能會擔憂中國取代美國在中東的主導地位。我認為中東不是任何國家的,但局勢很可能會變得十分混亂。我們都看到了美國企圖主宰中東付出了多大的代價。中國若有此心,需要付出的代價絕不會更少。 

  原標題:中國若在中東取代美國 需付出的代價絕不會比美國少
  2014-08-15 07:27:51 來源:和訊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