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在“新常態”中把握中國機會

http://www.CRNTT.com   2014-09-09 09:01:09  


  中評社北京9月9日訊/近一段時間以來,來自外企的抱怨明顯多了起來。其原因部分源自中國政府的反壟斷調查帶來的不適感,同時,中國調整經濟結構的努力,也讓一些外企感到了不同以往的經營壓力。作為中國商業舞台上重要的參與者,外企顯然對這一系列變化準備不足。9月3日,中國美國商會會長葛國瑞表示,“外企的積極情緒正受到傷害”。在此之前,中國歐盟商會發表了一份措辭更為嚴厲的聲明,認為外企在反壟斷調查中遭遇了不平等待遇。

  經濟觀察報發表評論文章表示,如果說外企的失落感可以理解為人之常情,那麼其中夾雜的憤怒則顯得缺乏依據。僅憑常識即可理解,在全球經濟聯繫日漸緊密的今天,拋棄外資並不符合中國的利益。無論從資本、技術還是管理層面,外資都在中國經濟體系里扮演著重要角色。在過去的30年,中國經濟因此而受益匪淺,現在同樣沒有跡象表明中國試圖關上對世界敞開的大門,對外開放已經作為一項基本共識深入人心。

  但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與外資之間的關係也在發生顯而易見的改變。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積累,中國對於資本和低層次產業的熱情正在消減,對於外資的態度也從最初的依賴變成了合作互補,這種新型關係決定了雙方都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作為主人,至少有權利選擇自己歡迎的客人,而作為在中國尋求商業機會的外企,最明智的做法是用客隨主便的心態去響應這種變化。

  文章認為,中國政府依據自己的國家利益作出調整,沒有理由承受指責。當然,這種調整是要以市場精神和法治精神為前提的。也許在這個意義上,目前中國並非做到了盡善盡美,但這確實是我們努力的大方向。從中國決策層最近的多次表態中可以看出,依法治國和尊重市場是這一屆政府的基本信念。這並非紙上談兵,其實,最深刻的變化是從政府自身開始的,與中國政府機關通過規模空前的反腐進行的自我改造相比,外企並非是在這場變革中受到影響最大的一個群體。

  文章稱,毫無疑問,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漲價、稅收優惠政策到期,加上最近的反壟斷風暴,對於外企來說都不是令人愉快的信息,這可能意味著他們在中國高額利潤時代的終結。但這不是中國機會的終結,各種版本的調查依然顯示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市场,只不過這不再是一個能容忍1273%零整比的市場,不再是一個能容忍商業賄賂的市場,不再是一個能容忍犧牲環境來換取發展的市场。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