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巴基斯坦反恐形勢或將出現轉機

http://www.CRNTT.com   2015-01-13 11:12:01  


 
塔利班沒有好壞之分

  變化之一:當局開始認識到,不能再把民團武裝視為“戰略資源”。

  巴民團武裝問題始於上世紀80年代,穆斯林游擊隊在抗擊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中取得勝利,使得“聖戰”文化在巴國扎下了根。進入90年代,巴政府繼續利用民間武裝,西向幹預阿富汗局勢,打造“戰略縱深”;東向支持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武裝叛亂。九一一後,巴基斯坦被迫成為美國的反恐盟友,其原有政策不可為繼,如何對待原先官方扶持的民間武裝成為政策難題。

  巴境內現有各種民團武裝約60多支,大體分為四類:第一類與巴基斯坦本國為敵,大多匯聚於“巴基斯坦塔利班”旗下,主要在西北部的開普省和聯邦部落區活動;第二類針對北約聯軍和阿富汗政府軍,以“哈卡尼網絡”為代表,基本藏匿在與阿毗鄰的巴部落區;第三類針對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主要集中在巴東部旁遮普省;第四類為遜尼派極端主義武裝,主要打擊什葉派穆斯林,分散在全國各地,尤以西南部俾路支省為甚。

  當一個時期以來,巴當局意在把民團武裝區分為“壞塔利班”和“好塔利班”兩類,並予區別對待。所謂“壞塔”,主要是上述第一類,他們已成為巴基斯坦的最主要敵人,必須予以打擊;所謂“好塔”,就是一般不攻擊巴軍警的武裝,其行動目標或西向阿富汗,或東指印控克區,因此,巴當局仍可視他們為“戰略資源”,在政策上對其網開一面。

  其實,恰恰正是這種指導思想使得巴當局在反恐問題上缺乏堅定的立場和一以貫之的政策。十多年前就宣布禁止的非法組織改頭換面仍在活動,某些極端組織打著慈善機構的旗號大行其道。其結果是,巴國逐漸陷入反恐多年、“越反越恐”的困境。

  現在,巴當局對這一問題已開始有較為明確的認識。自去年6月巴軍發起“利劍”行動以來,巴方反複強調對所有恐怖組織一律打擊,即不僅針對 “巴塔”,也不放過“哈卡尼網絡”。此舉贏得阿方歡迎,阿巴關系由此出現實質性改善的勢頭。白沙瓦血案後,謝裡夫在第一時間做出最重要的政策表態就是,巴將不再區分“好、壞塔利班”,所有恐怖分子必須全部清除。

設軍事法庭是當務之急

  變化之二,政黨開始認識到,在反恐與民主有矛盾的情況下,只能以反恐為先。

  巴基斯坦並非第一次審視其國內的恐怖主義問題。但在過去,輿論大多強調“外因”,將矛頭指向“美國入侵”和“印度陰謀”。近年來情況逐漸變化,主流輿論開始重視“內因”。尤其是白沙瓦血案之後,輿論反省的深度可謂前所未有。

  作者:毛四維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5年01月13日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