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鄭偉彬:超越“統獨”的政治窠臼

http://www.CRNTT.com   2015-02-10 09:39:59  


 
  但對於大陸而言,能否擺脫過往以經濟讓利的統戰方式來推動、解決兩岸問題,尤為重要。事實上,2014年發生在台灣和香港的社會運動,某種意義上已經對經濟讓利的統戰方式作出了回答。儘管這與台灣、香港的其他因素,比如財團的影響、制度的設計等有關。而更進一步,從全球各國外交的案例上看,單純以經濟作為開路的外交政策,也並非打破政治僵局的良藥。

  中國對東南亞國家長期以來的經濟外交並沒有在領土、領海爭端上發揮明顯作用,即是一例。就香港而言,過去一年所發生的諸多問題也表明,“一國兩制”在實踐上,過於偏頗經濟層面,在政治層面上的設計與實踐不足,是引發這些問題的根本所在。

  同樣的,在兩岸的框架之下,應該避免這樣的一種重蹈覆轍。馬英九上任時所提出的“不統不獨不武”以及“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政策和方向,某種程度上適應了當時兩岸關係的需要。但隨著兩岸交流的深入與關係的發展,仍然停留在經濟層面上的關係往來,顯然已經不合時宜。

  換句話說,在政治制度、文化價值等方面,沒有釐清相關議題的概念、內容與邊界,沒有進行深入的對話、溝通、協商,以換取彼此可信任、進行探討的共識,那麼對於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必然形成障礙。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這些年在香港實踐“一國兩制”上,之所以頻頻出現問題的原因所在。存在過於寬泛的可能性解釋與並不清晰、具體的政治制度設計,使得北京政府與香港民眾在理解上出現了分歧。

  而在兩岸關係上,更大的問題還在於涉及20世紀以來的中國政治、歷史敘述問題,包括諸如抗日戰爭等歷史的論述、涉及兩岸制度相關的政治價值等。最近關於張靈甫是否是抗日名將的爭議,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了潛藏在歷史論述背後的政治影子。可以說,這也是台灣政黨在就其執政合法性彼此對抗時隱含著的政治因素。

  國民黨作為百年政黨,既背負著“中華民國”的歷史遺產,也背負著維護其“正統性”的使命;而民進黨的誕生以及其發展,與“中華民國”在台灣存在的合法性也無法分割。大陸要與之交流,就需要正面面對這些問題。如果在這些層面上,無法解決政治、歷史上所遺留下的問題,單純以經濟開路,顯然無法克服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種種可能性障礙,台灣內部的政治也無法真正超脫“統獨”的議題,無法走上健康的民主發展之路。兩岸關係的發展,不能也無法回避這些議題。

  因此,與其在具體的“統獨”議題上交鋒、糾纏,還不如兩岸舉行相關的政治協商,解決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以及兩岸可能面臨的政治障礙。某種程度上,也是對“一國兩制”實踐的制度設計更進一步地具體化。政治問題終歸是要在政治的語境下才能解決。兩岸需要脫離簡單的“統獨”議題之爭,回到具體的事務上,推動、解決問題。

   原標題:超越“統獨”的政治窠臼

  作者是鄭偉彬中國廣州自由撰稿人 來源:2015年02月09日聯合早報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