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抗日神劇”中的“邪典”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15-05-22 10:29:57  


 
  據群眾舉報,有一家樂群報社“約請子弟演唱女子愛國戲文”,結果惠興女士一出場,嘴裡還是“兒夫長兒夫短”舊戲那一套,什麼義務啊,國民啊,全然不懂。只知道瞎說,勸人買新書,也說成買閑書,而且演員那一雙眼睛,一個勁兒地往台下拋媚眼,唱著唱著,還故意把腳抬得高高的,露出裙下的白洋縐汗巾……接受了新思想的觀眾紛紛散去,然而這“傷風敗俗的詞曲”還在高台上唱著。

  任何時代,總有低俗文化的藏身之處,因為有人需要。而低俗文化往往不見容於主流社會,因此它們也會借船出海,借殼上市,找那些或神聖或熱門的題材來遮掩或凸顯——“去神聖化”也是很多觀眾的惡趣味。比如美劇《生活大爆炸》這些年大熱,我就見過戲仿該劇的成人片,想必《生活大爆炸》的忠粉看了也不會愉快。但是,它的確有它的市場。

  這種影視作品,在西方被歸入Cult(邪典)之列,它滿足的是有特殊癖好的觀眾。

  作為“邪典”影視,它一般具有粗俗、低級、做作、誇張的影像風格,與此同時,融入了科幻、恐怖、音樂、動畫、喜劇等多種元素。這也不難理解,為何“抗日神劇”總是不合乎常理、非邏輯性,它也符合這些特征。其實,國外有很多經典的“邪典”影視,例如《洛基恐怖秀》、《迷幻列車》等,香港也有自己風格的“邪典”,比如吳宇森導演的《辣手神探》、程小東的《東方不敗再起風雲》,這些之所以被稱為經典,它們有著對商業運作、舊價值觀、中產階級品位的顛覆。

  反觀“抗日神劇”,不僅表現手法低俗,而且這種低俗不合時宜地出現在公共電視頻道。如何抵制“抗日神劇”?它可以在特定群體中存在,但不應充斥在各個頻道。

  (來源:《新京報》)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