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社評:習近平訪美 蒼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 |
http://www.CRNTT.com 2015-09-25 00:08:46 |
不過,同時不必諱言的是,這次美方的輿論氛圍總體而言還是比較複雜的,其複雜性超過了歷次中國元首訪美時的情勢。就在習近平訪美前夕,美國助理國務卿拉塞爾還針對南海問題提出“三個停止”建議——各方停止填海造地、停止建造新的設施、停止既有設施軍事化,並表示中國和菲律賓只有通過仲裁解決南海爭議才可行。至於在野黨發出的聲音,那就更加刺耳了。由於時值2016總統大選前的特殊時機,不少競選人紛紛拿這次訪問做文章。共和黨候選人、威斯康辛州州長斯科特•沃克甚至要求奧巴馬總統“取消這次國事訪問”。至於要求奧巴馬總統降低訪問級別——將國事訪問改為友好訪問,以及降低接待規格之類的聲音,更是甚囂塵上。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既有直接的——比如中美在南海、網絡安全、人權等方面的爭議愈加激烈,更有深層次的:美國社會的對華認識和看法在過去幾任領導人任內發生了轉折性變化。 這種變化大致上分為三個階段。在江澤民和克林頓分別主政兩國的時期,美國寄希望於把中國拉入其主導下的全球體系,希望通過中國的改革開放,最終實現中國制度上與西方的接軌。期間,雖然美國也對中國崛起的後果有所疑慮,但由於中國“韜光養晦”戰略實施得非常成功,再加持之以恒的解釋工作,美國對華政策總體上是比較友善的。1997年,克林頓為江澤民訪美舉行盛大國宴,當時一票難求,參加人數遠超國宴廳的容納標準。這段時期美國的對華輿論氛圍整體上是積極正面的。 不過,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美國的對華戰略疑慮逐漸加深。在胡錦濤與小布什分別主政兩國的時期,美國朝野主張對華實施遏制政策的聲音明顯增強。小布什上任後迅速調整了克林頓時期的對華政策基調,將原先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改為“戰略競爭關係”。雖然小布什任內後期的對華政策也有所和緩,但總體而言這段時期的美國對華政策比較負面。2006年4月,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首次以元首身份訪美,雙方在訪問的定位上竟然產生了分歧。中方認為這是“國事訪問”,而美方則只承認是“友好訪問”,最終雙方協調無果,雙方的新聞報道也是“一次訪問,各自表述”。這背後的實質是美方有意拉開與中國的距離。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