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親中疏美 英國選對了嗎?

http://www.CRNTT.com   2015-10-21 00:07:39  


 
  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訪英之旅將會帶來許多商貿協議。英國長期被忽視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龐大的資金,這是當局無法承擔的;中國希望投資英國高速鐵路2號(HS2),這是英國政府打造“北方經濟引擎”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沒有中國的資金也無法完成。同時,倫敦是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對經濟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習近平的到訪將極大地提升中英之間的經貿合作,進一步形成英國轉向(pivot,此處比作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中國的格局。

  有反對者認為英國與中國交好的代價是逐步疏離美國。不過,實際情況卻更加複雜得多。中國正在崛起,而美國面臨著衰退。有人預料中國的經濟總量將在2030年超出美國兩倍,英國和其他國家真得會忽略這個現實嗎?實際上,世界上大部份國家或多或少都在向中國靠攏,正如美國在如日方中時所經歷的那樣。這是出於逐利的本能,總不能脫離現實,只講意識形態吧。

  舉例來說,澳大利亞是華府長期的親密盟友,而中國現在佔其出口總額達四分之一,遠超美國。這意味著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正變得緊密起來:他們把美國當成“我們的盟友”,而中國則是“我們非常好的朋友”。

  忽視或拒絕承認現實的人,其世界觀只會變得越來越狹隘。世界各國競爭如此激烈,如果未能因應時代而作出改變,只會逐漸被邊緣化。英國政府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親近中國的舉動理應獲得支持。

  不過,有人對此存在顧慮和不安是可以理解的。中國的主張與美國的大為不同。英美之間的理念相近,而中國在歷史和文化上都完全屬於另一個國度。因此,中英雙方有很大的空間去處理分歧與誤解。西方一直都希望中國能夠依照我們的方式去行事:這在現在和未來都絕無可能。我們必須接受雙方的差異,並試圖站在中國的立場上去理解他們。

  部份西方國家對於中國的人權問題感到憂慮,在我們看來還有很多改進的空間。但從更加宏觀的角度來看,中國幫助6億人民脫離貧困,可能是過去30年裡對世界人權發展的最大貢獻。與此同時,中國社會更加開放,政府管治得當,人權紀錄不應該成為拒絕與中國交往的阻礙。

  親近中國令重整國家基建的計劃露出了曙光,否則只會是鏡花水月。這將帶來許多就業機會,而更重要的是,在以亞洲為導向、以中國為核心的世界格局逐漸形成之際,英國在其中找到了位置,重現繁榮指日可待。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