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智庫雜誌:“冷和平”將傷害兩岸 台灣尤甚

http://www.CRNTT.com   2015-11-12 00:15:01  


 
  “冷和平”(cold peace)是20世紀90年代國際關係領域出現的概念,與“冷戰”(cold war)相對。冷戰結束後,世界既沒有出現“歷史的終結”,更沒有進入“美麗新世界”,甚至“和平紅利”也不如預期;國際關係雖不如冷戰時期那樣高度緊張對抗,但最多只是一種“消極和平”,而非人們所嚮往的“積極和平”。在此背景下,“冷和平”概念應運而生並被廣泛用於描述多組雙邊關係,如冷戰後的美俄關係、法美關係、埃以關係、印巴關係,以及近年來的中日關係、中印關係。 

  以色列學者本傑明·米勒(Benjamin Miller)將國際關係分為熱戰、冷戰、冷和平、暖和平四種狀態,且對“冷和平”提出了一個系統概念:

  (1)雙方已經實現了關係正常化,如締結和平條約;(2)短期內發生武裝衝突、軍事危機的可能性較低;(3)從長期看,雙方都各自有應急方案,以便在發生重大變故時用武力解決爭端;(4)一方內部存在一些強有力的社會力量,對另一方持有強烈的敵意;(5)雙邊關係的質量由官方互動決定,非政府行為體之間的交流可能別開生面,但“以民促官”的作用非常有限。 

  以此標準來衡量,可以說此時此刻兩岸關係便已呈現了冷和平的若干徵兆:2008年以後兩岸啟動和平發展,雖然兩岸和平協議未能簽署,但軍事衝突、軍事危機的可能性顯著降低;從長期來看,大陸《反分裂國家法》不排除以非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一的可能性;近年來,台灣島內掀起“去中國化”逆流,“反中”氣氛濃厚,“反服貿”、“反課綱微調”為典型;兩岸民間交往不斷擴大,但量變並未促成質變,特別是兩岸政治關係並無實質進展。過去八年是從以前的兩岸緊張對峙的“冷戰”經由“冷和平”往“暖和平”的方向發展,2016年選後這一正向進程可能被中斷,兩岸關係恐長期陷於“冷和平”的僵局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