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智庫雜誌:香港與內地需形成命運共同體

http://www.CRNTT.com   2015-11-13 00:22:24  


 
  所謂親和力,指的是進行嫁接的接穗和砧木在內部組織結構、生理和遺傳上彼此相同或相近,從而能夠更好地結合在一起的能力。親和力高,嫁接的成活率高;親和力低,嫁接的成活率低。香港與內地山水相連,同宗同祖,具有較強的親緣關係。兩地同為華人社會,無論是從歷史淵源、發展歷程,還是從人們的社會活動等方面來看,香港與內地都有較強的聯繫。然而,香港畢竟被英國統治了一個半世紀之久,留下很多英國的痕跡,如它通過一套高明的統治策略,表面上接受中國的傳統和既有文化,但並不認為這是種先進的、值得倡導的文化,而是將被統治者的人生方向引向“黃皮白心”的“小英國人”,讓人覺得後者才是值得提倡、欣賞的,是華人精英的最佳奮鬥方向。此外,長期與內地的隔絕令港人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人生信念都與內地人有所不同,即便是與廣東、廣西同樣的語言——粵語,也形成港式粵語中英文混雜的特色。香港逐漸發展出自己特殊的軌跡。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人生信念都與長期生活在內地的人有所不同,即便是與廣東、廣西同樣的語言——粵語,也形成香港粵語“粵涇浜”的特色。百多年來的文化衝突與調和的結果,形成了香港一種既中且西,又可說是不中不西、以至忽中忽西的文化和生活模式。⑥所以,回歸前後,兩地的差異不容忽視,雖然有部分香港人自認為是中國人,但他們口中的“中國人”的內涵與內地成長起來的中國人存在差異。如果不能正視這種差異,可能會對港人的一些思維方式、行事風格不理解。如以前我們總是把一些惠港政策稱為中央給香港“送大禮”,這種本來是雙贏的事情,卻因為一些宣傳上的失誤,令香港部分人認為中央或內地存在“恩主”心態,產生逆反心理。

  嫁接之所以成活,需要接穗與砧木之間血脈相通,砧木的營養能持續不斷地輸送給接穗,接穗也必須從砧木中汲取營養,加上自身的光合作用,才能健康成長。這個過程不是誰對誰的恩惠,也不是誰給予誰多的問題,因為從接穗被接上砧木的那一刻起,它們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中央和香港都希望“一國兩制”成功,“繁榮穩定”是中央的期望,也是香港的願望。

  在植物實施嫁接過程中,技術最為關鍵。中國通過《中英聯合聲明》、《基本法》、“直通車”或臨時立法會等一系列的法律、政治安排,確保了整個回歸歷程的平穩、順暢。不過,過渡期內發生的一些情況,也對回歸後香港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港人參政、議政的熱情因回歸談判被激發了出來,在回歸前已不復“政治冷感”;談判期間發生“六四事件”,對香港社會的政治生態、民情輿論影響深遠;等等。

  嫁接後的管理是讓接穗和砧木真正結合在一起,長成一個完整的植株。從目前香港的情況來看,後期管理得不算成功,作為接穗的香港與作為砧木的中國之間出現了各種不適應的狀況。以回歸後兩地關係大致經歷的三個階段來論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