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黃光國闡述儒家文化的三次現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15-11-14 00:10:26  


台灣大學教授黃光國(中評社 趙宇鵬攝)
  中評社北京11月14日電(中評社報道組)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黃光國昨日在中華文化復興論壇上以“中華文化的第三次現代化”為題作主旨發言,他表示,儒家倫理是一種維護“傳統主義”的意識型態,儒家文化經歷了三次現代化。二十一世紀,中國知識分子最重要的任務是以儒家文化作為主體,吸納西方文明的精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建立“儒家人文主義”的學術傳統,開創出嶄新的中華文明。

  儒家文化第一次現代化:孔門解釋《易經》

  紀元前800年至200年之間的600年間,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軸樞時期”(Axial Age)。世界上幾乎是彼此互相隔絕的地區,分別出現了四位偉大的聖哲:蘇格拉底、耶穌、孔子和佛陀。

  黃光國表示,倘若我們以韋伯所謂的“理性化”來界定“現代化”,則在儒家文化發展的歷史上,一共經過了三次不同性質的“現代化”。在所謂的“軸樞時期”,老子和孔子門人分別解釋《易經》,完成了第一次的“理性化”。老子解釋《易經》,使道家門人發展出中國的科學。孔子及其門人解釋《易經》,發展出中國的倫理與道德。

  儒家文化第一次現代化所發展出來的文化型態,其特徵為“理性的順應”。西方世界在基督新教倫理興起後發展出來的“理性的控制”有其根本的不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