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清語中評:國民黨只有重組才可穀底翻身 | |
http://www.CRNTT.com 2016-04-03 00:15:56 |
鄭振清分析說,敗選後的國民黨,在政黨形象、政綱、領導團隊、組織建設等方面都面臨極大危機,如果不及時推動有力的黨務改革,充分動員基層黨員的凝聚力,恐怕難有復興之日。洪秀柱是目前台面上唯一有勇氣、有決心推動國民黨改革的政治要角,是“正藍”的旗幟。不過,洪秀柱要在有限的任期內採取有力的措施改革黨務,刷新國民黨的形象,召喚低迷的支持者,必須避免兩個政黨建設的“迷思”。 一是要避免迷信政黨改革的“選舉機器”化。過去十多年,國民黨的黨內民主得到推進,基層黨員有了投票權可以選舉黨主席,這是好事,但黨內的民主選舉並不意味著黨的組織體系建設就不重要。政治民主和組織強化是推行良好治理的不可偏廢的“兩條腿”。而從馬英九到朱立倫,由於迷信美式“選舉機器”的政黨體制,國民黨的組織體系一直在萎縮,不僅失去了聯繫民眾的管道,也削弱了動員社會的能力。直到2016年大選,國民黨雖然簡化了黨中央、地方和基層黨部的工作體系,大幅精簡黨工,但缺乏那種以價值理念為號召、召之即來的大批基層和網絡義工的有效支持。於是國民黨傳統的組織優勢削弱了,但新的動員模式又沒有完全建立,輔選和組織工作十分脆弱,在台北都市無力動員中間選民和年輕世代選民的支持,在地方縣市只能受到地方派系和“樁腳”的脅迫。 鄭振清指出,洪秀柱的改革理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任務是低下頭、彎下腰,全力推動國民黨組織重整,只有改革理念、組織重整和政策應對三者並行努力,共同發揮作用,國民黨的連年沉淪才能觸底反彈。 二是要避免迷信政黨發展的“本土化”。關於國民黨的“本土化”問題,最近半年來一直是台灣政治的熱門問題之一,但是由於很多人弄錯“國民黨本土化”的真實問題和基本內涵,經常造成各種誤解。國民黨的“本土化”包括政綱、組織和具體政策三個方面。從國民黨的政綱來看,經過二十年的改造,國民黨基本實現了民族主義建黨理念和台灣政治經濟利益的聯結,但是要國民黨拋棄最初的建黨思想,放棄中華民族認同,除非再次分裂,另起爐灶,否則是不可能的。從組織建設來看,經過幾十年的新陳代謝,國民黨的黨務組織及其人員組成已經實現了“台灣化”或說本土化。從政策訴求來看,今天的國民黨和民進黨競逐對台灣社會需求的響應敏銳性,國民黨不會“心太寬”、“手太長”,管過海峽來,因此政策本土化也已實現。 鄭振清認為,自馬英九以來,國民黨領導層崇尚本土化改革,但誤入歧途。主要表現在馬英九和一批國民黨精英走不出狹隘的台灣本土利益觀和本土認同觀,在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上缺乏宏觀思考,缺乏主動引導台灣民意的戰略能力。台灣的發展前途只有聯結大陸才有希望,台灣民眾的感性本土認同只有回歸理性的政治選擇才能契合台灣政治現實狀況,才有生命力。因此,雖然強化本土認同的台灣教育制度影響了一代新人,但今後兩岸一家、合作發展的政經現實也會塑造一代新人。兩岸政經密不可分的現實狀況將是洪秀柱帶領國民黨改革發展與重生的堅實依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