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壓力與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6-05-29 07:12:53  


  中評社北京5月29日電/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進入下行期,商業銀行面臨利潤增速逐步下降、資產質量持續惡化、壞賬核銷壓力增大等挑戰。據銀監會數據,截至2015年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67%,這已經是該數據連續第10個季度上升。同時,銀行業淨利潤增速不斷下行,2015年僅增長2.43%,同比下降7.2個百分點,共同對銀行資本補充構成嚴峻壓力。

  中國銀行業資本充足率近年逐步上升,但低於國際先進水平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楊荇文章表示,銀行的資本充足狀況是判斷銀行體系穩健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2013年,《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正式實施,中國銀行業通過留存收益、發行優先股、發行債券等方式進一步充實資本,資本充足率穩步提升。2015年末,中國銀行業資本淨額13.1萬億元,當年新增資本1.77萬億元,資本充足率為13.4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91%,分別較2012年末提升0.20和0.29個百分點。

  其中,外資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最高(18.48%),大型商業銀行(14.50%)和農村商業銀行(13.34%)次之,城市商業銀行(12.59%)和股份制商業銀行(11.60%)相對較低。2014年以來,5家大型銀行和招商銀行實施資本管理高級法(其他商業銀行仍實施權重法),使用內部模型計量風險和監管資本,大型商業銀行的資本管理能力有所提升。

  從與國際同業的比較來看,中國銀行業資本充足率平均水平在13%左右,低於美國、日本銀行業15%左右的平均水平。以資本充足狀況最好的五大行為例,僅建行達到15%以上(按高級法口徑),低於匯豐、富國等國際大型銀行,與花旗、摩根、德意志銀行基本持平。

  經濟下行期中國銀行業面臨資本補充壓力

  文章分析,(一)資本補充兩大渠道受多重約束

  1.從內源融資來看,利潤增速受經濟下行、利差縮小的雙重影響增長乏力

  中長期來看,自2010年以來,在“三期叠加”因素影響下,中國經濟進入下行周期,將持續較長階段的“L”形增長。過去五年,GDP年均增長7.8%,其中2015年增長6.9%,為1991年以來的最低值。

  經濟增長放緩既有外需疲弱的影響,也有內生動力不足的因素,隨著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增速放緩,企業利潤開始下降。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0%,增速同比回落2.20個百分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30%。其中,傳統製造業,特別是鋼鐵、有色等高耗能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嚴重。

  商業銀行作為典型順周期行業,利潤增速也隨之面臨中長期放緩的挑戰。2015年中國銀行業的資產利潤率與資本利潤率分別為1.10%、14.98%,同比下滑0.13、2.61個百分點。

  短期來看,利率市場化改革加速推進,導致銀行淨息差(NIM)收窄。2015年10月,央行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標誌著利率市場化已經基本完成。

  國際經驗表明,利率市場化完成初期,銀行既面臨著存款競爭導致的資金成本增加,又面臨著競爭優質貸款客戶導致的貸款收益減少。因此,一定時期內利差收窄成為必然趨勢。根據銀監會發布數據,2015年中國銀行業季度淨息差(NIM)平均值為2.53%,較2014年均值下降11BP。根據12家A股上市銀行年報,2015年有10家銀行息差出現不同程度的收窄,其中降幅最大的是民生,達33BP,其次為農行,26BP。

  面對上述雙重壓力,商業銀行的利潤增速逐步見頂回落,由高增長的“黃金時代”踏入一個低增長甚至負增長的“白銀時代”。銀監會發布的2015年度監管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商業銀行全年累計實現淨利潤1.59萬億元,僅增長2.43%,同比下降7.2個百分點。已發布年報的12行淨利潤總和為12018億元,較上年僅增174億元,同比增速僅為1.47%。除平安銀行外,其他11行淨利潤增速均降至個位數,工、建、中、農、交五大行分別為0.52%、0.28%、1.25%、0.70%和1.21%,逼近“零增長”。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除了平安銀行外,多數也紛紛落入低增長行列,淨利潤增速不到5%。

  2.從外源融資來看,資本市場融資存在不確定性

  就國際資本市場而言,進入2016年以來,全球股市受全球經濟放緩、歐洲銀行業危機警報(德意志銀行、渣打銀行等出現巨虧)等因素影響連續暴跌。而3月,穆迪發布公告將中國15家銀行的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至負面,其中包括12家商業銀行和3家政策性銀行。4月,標普將中國9家銀行的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至負面。

  中資銀行評級展望下調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調整和銀行業潛在風險上升有關。從國際經驗來看,“負面”展望約有60%的概率演化至長期信用評級下調,例如2008年3月以來,穆迪先後30次下調G-SIBs(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評級展望至“負面”,其中有18次演化至長期信用評級的下調。

  而一旦信用評級下調,會導致股票價格短期內出現超跌、債券融資成本提高等不利局面(通過對2008年以來遭遇長期信用評級下調的G-SIBs進行研究後發現,長期信用評級每下調1級,債券的融資成本會因此提高21.3BP)。這對於當前積極探索境外籌資的中資銀行而言,會增加境外籌資成本和難度,通過增加計息負債平均成本的方式對淨息差產生不利影響。

  尤其是對於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工行而言,評級下調有可能使海外分支機構流動性管理壓力加大,獲得長期穩定資金的難度和成本都有所提高,對海外分支機構的資本管理策略和資本成本都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從國內資本市場而言,一方面,中國商業銀行的資本金籌措對於國內市場依賴度較高。2015年,多家上市銀行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券、優先股及普通股等形式補充各級資本,未來一段時間,仍有不少上市銀行將陸續發行各類資本工具。但是,中國經濟下行、銀行信貸風險上升,導致投資者對於銀行的認購熱情明顯下滑。

  目前A股上市銀行平均市淨率約0.98倍,已跌至1倍市淨率以下。而H股上市銀行平均市淨率更低,約為0.80倍,意味著整體而言這些銀行股的股價相對於其每股淨資產有折讓。投資者擔憂利率市場化可能引發的淨息差下行,經濟增長減速、房地產、政府融資平台等風險引發的中長期信貸成本上行,對銀行股未來估值走勢偏悲觀。

  另一方面,2016年郵儲銀行即將上市,還有部分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在A股上市申請陸續獲批,但去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低迷,中小型銀行融資規模可能受限,融資難度有所增加。

  (二)資本消耗兩大渠道增量明顯

  從資本消耗的主要因素來看,資產擴張(規模、速度、結構)和資產質量(不良處置、撥備核銷)是兩大主要渠道。
在經濟上行時期,由於銀行自身信貸行為的親周期性以及高風險偏好,導致其放寬信貸政策、降低信貸標準,積極的信貸擴張成為資本消耗的主要因素。
在經濟下行時期,則受經濟增長放緩、去杠杆化和去泡沫進程加快等多因素叠加,導致前期積累的隱性風險在經濟下行期間集中爆發,不良貸款呈現“雙升”態勢,信用風險的加速暴露成為資本消耗的重要因素。


  1.資產質量持續下降,撥備消耗迅速上升

  在經濟增速換擋和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部分企業運行困難增加,資金鏈趨緊,信用違約風險加大,導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呈上升趨勢。截至2015年底,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28萬億元,較2014年末增長51.2%;不良率1.67%,較2014年末上升0.42個百分點,連續第10個季度環比上升。其中,農行不良率“破2”達2.39%。

  從區域來看,不良主要集中在四類地區:產能嚴重過剩集中的地區,煤貿、鋼貿比較集中的地區,大宗商品(包括煤炭在內)的生產基地和個別小微企業較集中區域,如內蒙古、浙江、福建等省區。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和過剩產能的出清,預計商業銀行信用風險還將不斷上升(2015年,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大幅增長7869億元至28854億元,占比達3.79%,創近年新高)。

  為應對資產質量的持續下降,商業銀行逐步加大了貸款撥備的計提力度和不良貸款的核銷出讓力度。資產質量的持續大幅下降,一方面使貸款信用等級出現批量下調,導致高風險資產的比重上升,風險加權資產增速提高,進一步增加了商業銀行資本占用。2015年,12家A股上市銀行中,五大行計提資產減值損失3530億元,同比增長36.9%;七家中型銀行計提資產減值損失2340億元,同比增長77.0%。

  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不良處置的任務繁重,壓力增大。從目前的情況看,商業銀行主要通過清收、重組、核銷和轉讓等四種途徑來處置不良資產。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經濟下行導致抵押物變現難度加大,清收難度在上升;重組的前提條件嚴格,在不良貸款處置中的占比較小。因此,核銷(需追索1年以上)和批量轉讓(其資產受償率大約只有本金的40%-50%)在不良貸款處置中的占比逐步提升。

  從2015年公布年報來看,工行、中行核銷轉讓不良貸款額均較上年增長50%以上。也因此,即使是在商業銀行增提撥備的情況下,撥備覆蓋率卻在大幅下降。截至2015年底中國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81.18%,較年初下降50.88個百分點。其中,五大行平均下降55.3個百分點至161.1%。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民生、光大等多行指標已逼近150%的監管紅線。

  2.以信貸為主的規模擴張方式,繼續增加資本占用壓力

  從貸款增速來看,2015年末,中國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93.95萬億元,同比增長14.3%,增速比上年末高0.7個百分點。其中,大型銀行貸款增速在10%左右,中小型銀行貸款增速在15%-20%之間,來自政策性銀行和中小股份制銀行的規模擴張尤其明顯。

  據測算,平均來看,1個百分點的貸款規模增速會侵蝕資本充足率1.6BP左右。從貸款結構來看,2016年以來,穩增長政策發力帶動項目投資增加使銀行資金投放力度加大,僅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即新增4.61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多增9301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長較快,同比多增1萬億元至3.17萬億元。

  中長期貸款占比提高,意味著高風險權重業務增加,相應計提的資本占用也會增大。2016年一季度,工行、中行撥備覆蓋率分別為141.21%和149.07%,均已低於150%。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