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專論:創新增長成世界主要國家普遍共識

http://www.CRNTT.com   2016-09-07 00:24:24  


 
  創新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概念。創新不僅包括科學技術創新,同時還包括文學藝術創新,不僅包括國家治理模式的創新,同時還包括社會自治組織的創新。創新涵蓋生產力各個要素,包括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創新是一個發展理念,創新同時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具有發展前景的重要指標。凡是創新指標相對較好的國家,往往都是最穩定的國家,反過來,凡是創新指標相對較差的國家,往往都是最不穩定的國家。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根本原因就在於,創新可以增加財富,創新可以解決矛盾,創新可以協調關係,創新可以減少競爭。創新的最大特點就在於,可以在科技突破和生產要素組合變化基礎之上,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模式或者新的產品或服務,從而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創新可以有效地解決社會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可以在財富快速增長的基礎之上,緩解社會收入分配不公的問題,解決政府財政困難的問題,克服企業發展的瓶頸制約因素。創新可以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現生產要素的組合,可以在更高的領域實現社會關係的和諧發展。

  公司制度的出現是一種創新,合作社的發展也是一種創新,制度的創新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競爭,制度的創新可以避免惡性競爭。科技創新可以促使財富的增長,而制度創新則可以提高財富分配的效率。創新幾乎是解決人類文明發展一切問題的鑰匙,只要堅持創新發展理念,那麼,就一定能克服當前世界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困難。

  為了解決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問題, 2005年聯合國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孟加拉國著名銀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通過創辦提供小額貸款的窮人銀行,讓偏遠鄉村的婦女獲得重要的生產要素,通過發展小本經營,逐漸解決溫飽問題。這是著名的金融創新。中國充分貫徹落實聯合國發展計劃,借鑒孟加拉國等國家的經驗,在20國杭州峰會上提出了普惠金融發展計劃。中國希望借助於金融創新特別是普惠金融創新,解決發展中國家資金不足的問題,幫助發展中國家貧困人口盡早擺脫貧困,走上自給自足的發展道路。

  創新不僅僅是個人行動,創新也是集體的行動;創新不僅僅是民間行動,創新同時也是國家行動。過去那種依靠天才靈感實現科技重大創新的時代早已過去,創新必須依靠集體的智慧。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必須解決政府制度供給問題。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如果政府在制定國家發展政策過程中限制思想的表達,沒有為社會發展和思想交流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那麼,科技創新也就無從談起。中國近些年來雖然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非常大的距離。究其原因就在於,中國缺乏科技創新的良好教育環境。中國大學數量和學生規模全球第一,但是,中國大學的科技創新卻乏善可陳。究其原因就在於,中國大學管理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大學不僅實行統編教材,千篇一律,而且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要求必須使用統一的教學大綱,必須按照統一的教學進度進行教學,甚至採用統一的試卷進行畢業考試,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中國大學仍然停留在僵化的管理模式基礎之上。這樣的大學不可能培養創新人才,這樣的大學也不可能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貢獻。筆者曾經對30多所高等院校的馬克思主義教師進行訪談,發現他們所面臨的共同困境就在於,無法根據自己的研究心得,自由地講授馬克思主義,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在於必須按照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的表述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教科書提供的觀點未必都是經得起歷史和現實檢驗,教學大綱所提供的教學內容未必都真正符合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提出的理論規範。由於大學實行的是格式化教育,大學畢業生知識結構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大學之間同質化競爭現象非常嚴重,大學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解決中國大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徹底改革中國大學管理模式,鼓勵各個大學根據教師的特點和學科優勢,獨立自主地增加或者減少教學的內容。筆者曾經多次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領導交換意見,認為在大學改革過程中既要加強評估,防止一些大學濫竽充數,同時又要強調大學改革的自主性,允許各個大學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自主確定專業發展方向,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良好局面,也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大學自主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讓中國的大學教育真正成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育。現在中國教育部正在開展卓有成效的教學改革,徹底取消過去那種統一教學評估模式,鼓勵各個大學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設置特色專業,並且根據市場需要調整教學的內容和專業發展方向。所有這些改革都將為我國科技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大學將會屹立於世界優秀大學之林,中國大學畢業生將會成為市場的“搶手貨”。筆者曾經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領導建議,中國未來應當培養具有自主發展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的高等院校,政府的教育財政經費應當主要用於資助職業技術院校,鼓勵全國百萬以上人口的城市設立職業技術院校,培養更多的技術人才,為我國科技創新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