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肖滿省:清代經學發展 台灣自有特色

http://www.CRNTT.com   2016-10-05 00:02:54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肖滿省(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10月5日電(記者 黃博寧整理報道)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肖滿省3日在世新大學舉辦的第四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上表示,清代的台灣經學發展有自己的特色和成績。乾嘉時期,在大陸已經被排擠到邊緣地帶的程朱理學,在台灣起步階段,並逐漸走向成熟。台灣經學中鮮明的朱子學傾向,既是台灣經學起步的歷史必然選擇。

  他表示,清代台灣的經學著作相當少,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易經”。造成台灣經學成就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因為台灣文化的底子較為薄弱,即使自明鄭時期開始算起,也就經歷了兩百多年,與在大陸流傳了近兩千年的經學歷史相比,經學發展的歷史實在過於短暫,尚不足以有足夠的時間積累。且當時台灣仍然長時間處於崇武尚勇的墾殖社會,文教未興。

  其次,清代經學之傳入台灣,主要借助官方的管道,尤其是科舉制度的帶動。雖然,科舉制在促進經學傳播、鼓勵世人誦讀聖賢經典方面有強大的推動力,但也有其致命的弊端。當時士人僅以讀經典作為參加科舉的敲門磚,雖有儒學的傳播,卻少有學者專注於經典的研究。因此,科舉制也在促進經學傳播的同時,又一定程度上妨礙經學研究的發展。

  再次,就清代移居台灣的大陸民眾而言,大多為走卒販夫,而少有簪纓世家,雖熱衷於教育科舉,而先天條件不足。台灣孤懸海外,遠離文化中心,與大陸之間的往來交流甚為不便,因此學術的氛圍較弱。

  他表示,台灣經學之成就集中於易經,是受閩地文化影響的結果。在台灣移民中,福建人尤其是閩南人占大多數,而且在滿清一代,台灣長期隸屬於福建省管轄,教育行政的一體化,清代台灣文化與閩文化處於同構之中。此外,與福建經學以《易》學成果為多,《周易》深受閩地歡迎有關。

  他認為,不管從絕對數量,還是從作品的學術價值來說,清代台灣的經學成就都無法跟大陸各家相比。不過,從台灣經學產生和發展的歷史來看,自有它的特色和成績。乾嘉時期,大陸學術是漢學的天下,道光鹹豐以後,今文經學又乘勢而起,整體而言,程朱理學已被排擠到邊緣地帶。然而正是在這一時期,處於起步階段的台灣經學卻乘續程朱學說的流波逐漸走向成熟。可以說,那個被清儒所否定,所超越之處恰巧是台灣儒生所繼承、所開始的地方。台灣經學中鮮明的朱子學傾向,既是台灣經學起步的歷史必然選擇。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