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非:兩岸未來經貿合作有四個重點

http://www.CRNTT.com   2016-10-24 00:17:42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
  中評社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 徐夢溪)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22日出席在南開大學舉行的兩岸經貿關係30周年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並發言。他表示,兩岸未來的經貿合作有四個重點,分別是從生產層面轉向服務層面,服務要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由中小企業轉向大企業,中小企業帶動大企業來大陸在大陸投資的台灣企業有本地化趨勢;過去30年台商是由南向北轉移,未來要由東向西轉移。

  李非表示,兩岸經貿關係歷經30年變化,產業也有30年的生命周期。他回顧說,30年中兩岸經濟合作伴隨著三個發展進程:

  一是伴隨台灣產業調整的進程。台灣經濟經歷過輕紡到石化到電子的三階段的發展過程,時間大約是每四年一個調整。30年的調整期過後,台灣開始到大陸來投資,這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二是伴隨大陸改革開放的進程。80年代,大陸首先發展珠三角地區。90年代,大陸開放浦東,發展上海,成就長三角的經濟發展,於是台商也開始往長三角走。21世紀初期,天津濱海新區開放後,大陸包括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在內的環渤海經濟區得到發展,所以台商又繼續向北走。可以說,前30年,台商是由南向北轉移。

  三是伴隨全球化的發展過程。兩岸的經濟關係表面看是台灣與大陸的經濟關係,但如果從全球產業價值鏈來看,台灣與大陸屬於價值鏈的中間兩個環節。產業價值鏈的前端和後端,分別是研發、核心技術和產品的品牌、市場、銷售網絡都在發達國家手中。

  李非做了一個生動的比喻:如果把產業鏈比作一個蛋糕,蛋糕的80%的部分都被發達國家拿走,而大陸負責的生產和加工的部分,以及台灣的設計部分分別占10%。

  李非說,兩岸之間有競爭也有合作。但實際上,兩岸之間是優勢互補。台灣市場小、企業小、經濟規模小,但十分精致,大陸則市場大、企業大、經濟規模大,但粗放經營,因此兩岸存在合作的機會。

  他建議,兩岸應該攜手占領產業鏈80%的部分。建立兩岸自己的研發技術,自己的銷售網絡,自己的標準。

  李非表示,在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30年中,中國不斷崛起,如果台灣不搭乘中國經濟成長的列車,恐怕會失去後面的30年,很難有利益共享。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