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重磅專訪:何志平談家國情懷

http://www.CRNTT.com   2017-06-28 00:26:28  


 
  中評社:現在有許多言論認為,香港雖然回歸20年,但民心依舊未回歸,您怎麼看?

  何志平:現在有很多人都不認同國家的這一面旗幟,因為一般改朝換代都是經過一個階段的鬥爭,一個醒覺,一個覺悟,才有身份的改變。1997年7月1日,香港人一覺醒來時,雖然換了一面旗幟,換了一位特首,由殖民地變成香港特區,但這種感覺和變化是很微弱的。雖然主權、管治權都回歸了祖國,但是整個香港的社會文化和民心還沒有完全的回歸。

  中評社:民心沒有回歸的原因,和國民教育的缺失有關係嗎?

  何志平:當然有。國民教育是一個過程,不是上一節課,或看一本書就能實現國民教育。國民教育是一種情感,是需要培養的。但是香港的國民教育在回歸之前和之後都沒有處理好,沒有去落實,沒有大力的鬥爭。

  中評社:您之前在十八區推廣過國民教育的課程,效果如何?

  何志平:這是一個嘗試,其實是做了很多努力,但是香港國民教育的這一塊土地實在太乾旱了,不可能澆一兩次水就能解決。

  中評社:是因為民間力量有限的原因嗎,所以需要政府大力去推動國民教育?

  何志平:對,政府不僅要推動,還要支持和鼓勵民間團體,給他們發揮和操作的平台。

  中評社:回歸二十年,香港保持繁榮發展的同時,確實也遇上了一些問題,比如“港獨”的出現,本土意識和激進勢力的抬頭,包括青年人的激進情緒日益提升等,您認為產生這些問題的源頭是什麼?有何解決辦法?

  何志平:這個問題,有一部分是全球性、普遍性的問題,有一部分是香港獨有的問題,要分開來看。關於年輕人對前途的無助,“上樓”的問題,置業的問題,這是全球性的。社會貧富懸殊,這也是全球性的問題。年輕人覺得向上流動的機會越來越小,這也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香港是一個移民社會,二戰之後,香港迎來了第一批移民潮,解放戰爭和文革時又來了一批人,陸陸續續有很多人來香港,這其中不乏對國家有意見的人士。有很多人到國外去,也有一批人留在香港,這些人對國家的意見都是由歷史原因造成的,也是國家發展中所遇到的困難。但是他們還是將思想禁錮在過去,沒有與時俱進,沒有改變。雖然部分人有改變,但有些人還是存在固有的偏見。

  另外,香港是一個開放的城市,各方勢力都交織在香港,令香港青年有很多的選擇,亦有很多的機會讓他們有不同的想法出現。最後就是我們錯過了回歸初期要抓緊青年教育、愛國教育的最關鍵時期。

  在青年教育和愛國教育、民心回歸方面,我們還是要需要多下功夫,遲起步總比不起步要好。

  我還是相信,大部分的香港居民都是愛國的,都是擁護香港回歸祖國的,希望和祖國的發展能夠聯繫在一起,但我們要把小部分人的個別情緒處理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