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郭台銘走入白宮 跨兩岸才能壯大

http://www.CRNTT.com   2017-07-28 00:06:16  


  中評社台北7月28日電(評論員 林淑玲)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宣布將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投資100億美元設廠,風光到白宮開記者會,美國總統特朗普除了親自站台,並透過推文一再感謝。在這項投資案中,郭台銘的身分是跨兩岸的,白宮沒有特意凸顯自有其考量。蔡政府表示樂見,但蔡政府沒說、外界都明白的是,郭台銘若沒有赴大陸投資,也不可能從1974台北縣土城的小工廠,變成美國總統的座上客。

  郭台銘在白宮宣布百億美金投資案消息傳回台灣,各方看法不一。有綠委認為,郭台銘到美國設廠會影響台灣經濟發展,降低外資與本土資金投資台灣信心,是台灣的危機。這是以管窺天的看法,以台灣的人口、土地、資源絕不可能撐起像鴻海、富士康這樣的巨型企業。如果郭台銘從1974年開廠到現在還留在台灣,頂多是一家好一點的中型企業,郭董也不可能成為國際性的“代工皇帝”。

  郭台銘的例子證明了台灣企業唯有跨足大陸市場,才可能壯大,運用兩岸的優勢,往跨國性大企業推進。其實不止是鴻海、富士康,台灣排行前面的大企業幾乎沒有不在大陸投資的。但台灣政府目前多數政策是與企業發展方向卻背道而馳,除了勞工、土地政策等讓企業無法在台灣擴大;對企業要赴大陸投資,尋求壯大機會又是拚命扯後腿。政府非但不是幫忙,且是幫倒忙。

  尤其現在卡在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冰封,台灣企業完全束手無策。台灣工業總會日前發表2017年白皮書,洋洋灑灑提出119個議題、272項建議。其中,兩岸議題由去年的25項大幅減少至12項,工總直言,這顯示了兩岸僵局讓業者無奈。蔡政府要把企業留在台灣,但企業都明白,當大陸產業急起直追時,不快去卡位,進入供應鏈,留在台灣最後結果就是萎縮,甚至完蛋掛掉。企業家們最大的無奈是蔡政府的意識形態超越一切。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