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趙春山論習近平的統一觀

http://www.CRNTT.com   2018-01-28 00:21:16  


 
  “促統”則是以台灣人民為訴求對象。一般認為,三十年的兩岸交流過程,並沒有在台灣內部建立統一的共識;相反的,多數民調數字顯示,雖然大多數台灣民眾主張維持現狀,但贊成“獨立”和“維持現狀後走向獨立”的人數比率,始終高於贊成“統一”和“維持現狀後邁向統一”的人數。針對這點,習採取的方略先是“動之以情”和“曉之以理”,繼而“誘之以利”。例如,習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他會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台灣同胞生活方式”,“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以及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十九大報告的涉台部分,並未出現他過去曾強調的“融合”二字;但一般認為,習對兩岸交流的看法,已足以反映他對台思想中的經濟和社會融合概念。交流的任務即在促進兩岸的融合發展,交流可以“求同存異”,融合則必須“求同化異”,即必須為兩岸的和平統一目標,建立強而有力的物質和精神基礎。

  除了在經濟上提出系列惠台措施外,我們認為“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是報告中最突出的部分。習非常強調“文化自信”,認為這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並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習強調“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在習近平的思想領域中,他特別重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認為它“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習近平強調,“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我們認為,習近平之所以強調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目的就是要強化台灣民眾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認同,期盼能因此掃除台灣民眾對統一問題存在的心理障礙。

  對台政策方略受三項環境因素的考驗

  儘管習近平的對台政策方略,有理想、有目標、有方法,但能否具體落實,還必須接受下列三項環境因素的考驗:

  一,大陸要能繼續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鄧小平早在八零年代初就說過,“台灣歸回祖國、祖國統一的實現,歸根到底還是要我們把自己的事情搞好。經濟發展了,我們實現統一的力量就不同了。”從鄧小平的觀點看,在諸多要務之中,“主要是必須把經濟建設搞好”。我們發現,在習近平上任後的多次講話中,他也表達了和鄧小平同樣的看法。然而,以中共目前的處境看,把自己的事情搞好,已不是單純的經濟建設問題,而是經濟基礎改變可能引發的上層建築問題。中國大陸幅員廣大,鄧小平當初採取先讓部分人和部分地區富起來的策略,有不得已的苦衷,然而符合現實環境的需求。但經濟發展留下如何“同富”和“均富”的問題,卻讓他的繼任者必須概括承受。其中,尤以涉及社會公平正義的分配問題最難處理。習近平充分認識這種“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問題,因此,他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時刻,中國大陸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