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台灣應思考趨吉避凶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8-06-23 00:34:18  


美國願意為“台獨”付出這種戰爭代價嗎?
  中評社香港6月23日電/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5月號發表專文《中美戰略競爭:台灣的認知與對策》,作者認為:“為了台灣的生存和發展,台灣任何執政者都不應以‘台獨’來挑動中共的敏感神經;從過去陳水扁執政的經驗看,‘台獨’只會使台灣成為腹背受敵的‘麻煩製造者’。美國視台灣為其區域安全政策的籌碼,但不會為‘台獨’付出任何戰爭的代價。”文章內容如下:

  一、前言

  根據一般國際關係理論,國與國的關係大致可以概括為“合作”(collaboration)和“衝突”(conflict)兩大類型,但兩者之間並非存在相互對立的關係。從辯證的觀點看,它們是一種“既聯合又鬥爭”的關係,也就是所謂的“鬥而不破”。中共建政以後,中美關係雖歷經了多次的“衝突”與“合作”的起起伏伏,但目前似乎又出現“鬥而不破”的狀態,就是沿著上述的辯證邏輯發展。

  台灣四面環海,無論從地緣政治或地緣經濟的角度看,制定內外政策都難以避免受到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其中以中美關係最具關鍵作用。例如,在中美衝突對抗時期,台灣以“軍事反攻”充當美國圍堵中共勢力的棋子;在中美展開接觸合作後,台灣則改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來配合美國的政策,成為推動中國大陸“和平演變”的“前沿基地”。至於對內政策方面,台灣選擇走議會民主和市場經濟的道路,也是受到美國價值觀和制度的影響。

  中美關係不是一帆風順,影響所及,台灣的處境也就顯得顛顛簸簸。對台灣而言,最重要的課題是如何區隔中美關係的實質和表象,找到立身其中的最佳位置。

  二、戰略競爭源於戰略互疑

  2017年12月1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出他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這份報告被視為是美國對中政策的轉折點,因為報告將中共與俄羅斯一起定性為“修正主義國家”,是美國的“競爭對手”;報告並指控中共採取技術、宣傳和脅迫等方式,企圖塑造一個和美國利益和價值觀對立的世界。其後,在美國國防部發佈的《國防戰略報告》中,則直指中共為“戰略競爭對手”。特朗普對中共這項戰略定位和其前任有顯著不同,因奧巴馬在2015年發表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強調美國要和中共發展一個“對雙方人民、地區和全球有利的建設性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