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中國道路可引領國際秩序

http://www.CRNTT.com   2021-07-25 00:02:24  


 
  5.外交建設方面比較。在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過程中,中國外交建設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是“弱國無外交”的國際外交地位狀態得到徹底改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中國政府積極倡導下成為了當今國際法基本原則。二是在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前提下,意識形態因素不再是影響中國外交的原則要素。三是中國從世界外交舞台的邊緣正走向中央,具有日益強大的國際影響力、號召力和引導力。而在美國崛起的過程中,其外交建設亦發生了重要變化。一是美國從世界外交舞台的邊緣走到了中央。二是意識形態因素在美國外交政策制定方面的影響整體趨弱。三是美國外交政策的策略性更強,國際信譽度處於下降趨勢。

  中國覺察到了其文化人格所映射之傳統“義大於利”外交思維習慣、國家利益原則外交思維欠缺等外交建設方面的優勢和“不足”,為此一者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和合”外交智慧。另者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有效維護了中國正當國家利益。而美國覺察到了其文化人格所映射之傳統殖民思維、對外擴張外交政策盛行等外交建設方面的“不足”,但難以內在地抑制傳統殖民思維、扭轉對外擴張外交政策,糾結於外交政策性質取向(是實施積極的外交政策,還是對外擴張的外交政策)的選擇,在“積極外交陷阱”的懸崖邊上徘徊。

  相比較而言,從外交政策的性質來看,美國的外交政策主要是進攻性的;中國的外交政策是積極防禦性的,中國外交政策在國際政治道德層次上比美國站得高。從外交政策效果來看,一者中國外交政策的國內效果優於美國。美國外交為部分利益集團所左右,不時將自己拖入戰爭泥淖;中國外交則以維護國家正當利益為底線,不胡亂“樹敵”,為自己國家民族發展創造良好國際環境。另者中國外交政策的國際效果亦優於美國。美國如今是國際社會“麻煩製造者”,雖提供了部分國際公共產品,但給世界帶來的災難更多,負外部效應明顯。中國外交“決不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③,亦“決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④,產出的是共贏效應。

  從國家戰略競爭角度來看外交建設效果,客觀講,目前發展態勢更有利於中國,當前的美國外交政策是不可持續的。

  結語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被強行拖入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形成以來的現代國際秩序體系,備受欺凌,“喪權”“賠款”“割地”等不公正國際對待“猶如家常便飯”。在外部壓力和內在自覺雙重因素作用下,無數仁人志士以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為己任,前赴後繼,矢志探索讓自己國家民族“站起來”的道路。在此過程中,晚清政府腐敗守舊,沒有能力找到這條道路;以國民黨為代表的部分資產階級政治精英似乎“摸著了門路”,但將黨派私利置於國家民族利益之上而喪失了歷史機會。最終,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引領下找到了這條道路,帶領中國進步政治力量讓中國“站起來”了,實現了民族獨立和國家自主。在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接力引領下,特別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讓“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⑤。

  這一不易成績的取得,是中國政治精英特別是中國共產黨人引領中華民族不斷“認識我自己”的結果,是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傳統倫理型文化人格之“不足”得到抑制、其優長持續釋放正能量的結果。中國走到今天,我們不僅要總結歸納中國發展這一世界事件之有益經驗做法,更是要找到中華民族走到今天取得偉大成就、實現偉大復興正可期的“基因密碼”,揭示出其在現代國際秩序中與其他世界大國的政治競爭力優勢。在中美戰略競爭時代,中國道路的世界影響力不僅僅是建立在對其成功經驗做法的理論化提升上,更是建立在中國將引領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形成以來之現代國際秩序走向的國際政治競爭力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